摘要
目的探讨ICU内常用抗生素的使用和病原菌在抗生素压力下产生菌种变迁的相关性,亦即有关抗生素的附加损害的另一种常见表现形式,并籍以进一步寻找控制ICU内耐药菌株有效对策。方法将乐清市人民医院ICU 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常用抗生素使用情况并结合同期病原菌培养结果做系统回顾调查。结果共获培养病原菌443株,其中378株为痰培养标本,42株为尿培养标本,23株来自血标本。44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289株,占65.24%;革兰阳性菌39株,占8.8%;真菌115株,占25.96%。调查了ICU内常见10种抗生素的应用及抗生素相关性继发感染菌株,发现抗生素这种以菌种变迁为表现形式的附加损害普遍存在,并有一定的规律性。产生耐药菌株时间从短到长依次为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美洛西林……头孢米诺、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等相对"高档次"抗生素相关真菌感染率较高。而美洛西林相关真菌感染率较低。革兰阳性菌抗生素相关感染比例较高达到两位数的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米诺;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应用后革兰阴性耐药株种类比较接近,特别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多见。而头孢米诺抗生素相关感染则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少见。结论选择诱导性较低的抗生素可以延缓抗生素附加损害发生的时间,延迟耐药菌株产生的时间;不同抗生素在诱导产生菌种变迁时对某些特定菌种各有一定程度的诱导倾向性;同一抗生素或抗生素附加损害类似的抗生素同一时间段内比较集中地应用,容易诱导产生相同的耐药菌株流行;控制和调节"高档次"抗生素的使用量,可能控制和调节真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在ICU的流行趋势;而在ICU病房内有目的轮流交替选择不同类型的能够互补抗菌谱敏感盲区的抗生素,有可能对控制和减少一些特定耐药菌株在ICU病房的流行,对降低ICU院内感染率起到良好的作用。
出处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64-565,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