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玉米高密度、超高密度栽培研究
被引量: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综述了我国玉米品种栽培密度现状及高密度、超高密度栽培研究进展与生产实践,指出7.5万~10.0万株/hm2的栽培密度,将是今后玉米育种的主要目标和栽培技术研究的主攻方向。
作者
曹冬梅
丁明亚
方继友
机构地区
河北省围场县农牧局
北京垦丰龙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19,共3页
China Seed Industry
关键词
玉米
高密度
超高密度
栽培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43
同被引文献
170
引证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41
参考文献
5
1
高玉山,窦金刚,刘慧涛,孙毅,任军,闫孝贡.
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超高产品种、密度与产量关系研究[J]
.玉米科学,2007,15(1):120-122.
被引量:33
2
陈传永,董志强,赵明,张宾,朱平.
低温冷凉地区超高产春玉米群体生长分析研究[J]
.玉米科学,2007,15(3):75-79.
被引量:35
3
李登海,张永慧,杨今胜,柳京国.
育种与栽培相结合 紧凑型玉米创高产[J]
.玉米科学,2004,12(1):69-71.
被引量:55
4
许崇香,王红霞,左淑珍,林巍,徐建文.
密度对中早熟高淀粉玉米品种淀粉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5,13(2):97-98.
被引量:9
5
夏远峰,许明学,柳迎春,于明彦,代秀云,刘爱华.
玉米杂交种吉单261的选育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1):87-89.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马英杰,赵万庆,刘文国.
优质玉米新品种吉单77的选育与推广[J]
.玉米科学,2004,12(z1):32-32.
被引量:4
2
关义新,马兴林,凌碧莹.
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高淀粉玉米郑单18淀粉含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4,12(z2):101-103.
被引量:31
3
赵化春,韩萍.
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问题[J]
.玉米科学,2001,9(z1):34-38.
被引量:89
4
王立春,边少锋,任军,刘武仁,方向前.
吉林省玉米超高产研究进展与产量潜力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4):33-36.
被引量:25
5
刘志全,路立平,沈海波,高明,王志刚.
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介[J]
.玉米科学,2004,12(4):110-113.
被引量:65
6
凌启鸿,张洪程,蔡建中,苏祖芳,凌励.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6):1-11.
被引量:510
7
张新,王振华,宋中立,张明友,王金召.
郑单21不同密度与产量及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5,13(1):106-107.
被引量:37
8
张洪全,齐沛君,连成才,王城,郑天琪,赵桂范.
春玉米籽粒灌浆及产量构成因素与追氮量关系研究[J]
.玉米科学,1994,2(4):56-58.
被引量:8
9
温振民,张永科.
用高稳系数法估算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的探讨[J]
.作物学报,1994,20(4):508-512.
被引量:578
10
佟屏亚,程延年.
玉米密度与产量因素关系的研究[J]
.北京农业科学,1995,13(1):23-25.
被引量:152
共引文献
143
1
张永科,郗洛延,樊瑞彬,王建平,陈钊,武耀龙,王立祥.
资源高效型玉米新品种及其选育[J]
.玉米科学,2010,18(3):71-73.
被引量:3
2
李凤海,史振声,张世煌,王志斌,王宏伟,吕香玲,朱敏,刘红军.
对辽宁省玉米种植密度偏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3):113-116.
被引量:40
3
慈晓科,张世煌,张德贵,李新海,白丽,茹高林,卢振宇,董树亭,李明顺.
不同密度下玉米雌雄穗开花间隔与产量关系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6):69-72.
被引量:7
4
柯永培,张彪,袁继超,肖小余,石海春,余学杰,孙群,赖仲铭,杨志荣.
深粒高产、优质、多抗、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正红6号的选育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2):412-416.
被引量:10
5
杨国虎,李新,马维亮,王承莲,罗湘宁.
普通粒用型玉米品种的生理特性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05,46(4):8-10.
被引量:3
6
杨国虎,李新,王承莲,罗湘宁.
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57-60.
被引量:213
7
王庆成,柴兰高,李宗新,刘霞.
山东省玉米的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J]
.玉米科学,2006,14(5):159-162.
被引量:24
8
彭勃,张宝石,杨一,焦杨.
玉米株型育种及其主要性状遗传基础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3):14-19.
被引量:7
9
李青松,王占廷,梁秋华,高立起.
长城799玉米品种的特性分析及品质评价[J]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1):86-88.
被引量:7
10
张永科,王立祥,杨金慧,梁德俊,王秀林,郗洛延.
中国玉米产量潜力增进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7):267-269.
被引量:27
同被引文献
170
1
王庆成,刘开昌.
山东夏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J]
.玉米科学,2004,12(z2):60-62.
被引量:35
2
刘武仁,刘凤成,冯艳春,郑金玉,罗洋,邱贵春,蔡洪岩.
玉米不同密度的生理指标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z2):82-83.
被引量:58
3
赵化春,韩萍.
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问题[J]
.玉米科学,2001,9(z1):34-38.
被引量:89
4
戴景瑞,鄂立柱.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1):1-5.
被引量:261
5
杨庆才.
玉米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1):135-138.
被引量:19
6
范秀玲,李凤海,史振声,王志斌,张飞.
玉米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的增产作用和生理特性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1):108-111.
被引量:32
7
张宇,景希强,王延波,李磊鑫,杨沫,傅俊,张宝石.
3个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2):77-80.
被引量:12
8
史振声,孙萌,李凤海,王志斌,王宏伟,吕香玲,朱敏.
辽宁西部地区玉米密植潜力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4):99-102.
被引量:25
9
董红芬,李洪,李爱军,阎晓光.
不同密度下玉米穗茎生长与雌穗分化的关系[J]
.玉米科学,2010,18(5):65-71.
被引量:12
10
李凤海,史振声,张世煌,王志斌,王宏伟,吕香玲,朱敏,刘红军.
对辽宁省玉米种植密度偏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3):113-116.
被引量:40
引证文献
22
1
王晓波,齐华,王美云,丁成芳,吕爱枝,赵明.
玉米局部精作穴播技术及其产量效应[J]
.玉米科学,2010,18(3):125-128.
被引量:2
2
张永亮,史振声,李风海,王宏伟,张飞.
稀植与密植型玉米品种对密度反应的差异[J]
.中国种业,2008(6):30-32.
被引量:19
3
曹冬梅.
玉米育种材料欧洲与非欧早熟、极早熟种质选系的利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11(1):88-91.
被引量:1
4
李凤海,范秀玲,史振声,王志斌,王宏伟.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形态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种业,2011(4):38-40.
被引量:18
5
王晓波,齐华,赵明,王敬亚,梁熠,盛耀辉,刘明,吴亚楠,于吉林.
东北春玉米密植群体种植方式产量性能效应研究[J]
.玉米科学,2011,19(2):84-89.
被引量:10
6
苏玉梅,王晓立.
春播大穗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2(6):114-114.
被引量:6
7
寇太记,郭金瑞,宋振伟,邓艾兴,任军,朱平,张卫建.
不同种植密度下东北春玉米根系特征及其干物质积累的差异比较[J]
.玉米科学,2013,21(1):51-56.
被引量:11
8
曹冬梅,方继友,曹丕元.
玉米极早熟品种适宜栽培密度研究[J]
.玉米科学,2013,21(2):122-129.
被引量:5
9
王斐,安磊,赵娟,柳伟祥,谢铁娜,郭永宁,薛国屏.
引黄灌区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13,54(5):1-3.
被引量:1
10
张新,王振华,魏昕,张前进,鲁晓民.
‘郑单988’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
.农学学报,2014,4(2):25-28.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141
1
郑巍,刘德福,师臣,朱蕾,麻晶莉,谭福忠.
大庆地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业与技术,2012,32(3):42-42.
被引量:1
2
师学珍,白润娥,杨相甫,李俊磊.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84-16285.
被引量:27
3
史振声,王延波,李凤海,朱敏.
密植型玉米品种在辽宁省成功推广给我们的启示[J]
.辽宁农业科学,2010(1):40-42.
被引量:11
4
马中义,丁贵江,张勤,李青松,梁秋华,张扬,杨慧娟,王奇,李建魁,李文阁.
雨养旱作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群体特征研究[J]
.作物杂志,2010(5):39-42.
被引量:4
5
蔺晓伟,李春芳.
浚单29生理特征及高产潜力研究[J]
.中国种业,2011(7):42-44.
被引量:3
6
孙毅,杨明,蒋正德,朱宝国,樊月玲,张宝宁,武叶叶,郑立臣.
八五三农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0):139-142.
7
杨延兵,高凤菊,秦岭,曹鹏鹏,管延安,王海莲,张华文.
穴播与条播对夏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1,43(10):36-38.
被引量:9
8
曹庆军,崔金虎,王一鸣,王洪预,唐心龙.
玉米耐密性及其生理基础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科学,2011,36(6):17-21.
被引量:12
9
廖东海,胡烂云,肖卫,邓吉安.
河沙土耕地区萝卜施肥效果试验初报[J]
.耕作与栽培,2011,31(3):19-20.
被引量:1
10
税红霞,王秀全,何丹,张华,卢庭启,蒋晓芳.
行距和密度对绵单10号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11,31(3):23-24.
1
王永安.
北疆棉花超高密度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2011(3):19-19.
2
贾玉玲.
棉花超高密度栽培试验与示范[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4,27(4):60-62.
被引量:3
3
董永辉,史新兰.
超高密度滴灌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2009(5):15-16.
4
侯秀玲,张炎,王晓静,李磐,盛建东.
新疆超高密度棉田氮肥运筹对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J]
.棉花学报,2006,18(5):273-278.
被引量:53
5
侯晓晔,朱丹,喻辉辉,龚亮,徐才国,张启发.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进行水稻抽穗期QTL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33(2):1-7.
被引量:1
6
孔令中,孟瑶,顾万荣,杨振芳,李晶,魏湜.
东北超高密度种植下氮肥对春玉米光合、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5,28(3):1020-1026.
被引量:13
7
郑建明.
红枣矮化超高密度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2009(1):38-38.
被引量:1
8
郑将鹏,王宏伟,程翔,玛尔哈巴,努尔曼.司拉木.
KWS2564玉米宽膜超高密度栽培技术[J]
.种子世界,2014(11):51-51.
9
孔令中,顾万荣,林亚男,曲天明,艾俊国,赵先龙,李晶,魏湜.
施氮量对高密度种植下寒地春玉米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5):608-612.
被引量:4
10
陈昌安.
江苏沿海地区棉花种植密度现状[J]
.中国棉花,2009(5):40-40.
被引量:9
中国种业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