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酸碱性概念和酸碱度概念的辨析
出处
《天中学刊》
1997年第5期92-94,共3页
Journal of Tianzhong
参考文献2
-
1刘少炽,钱博,张进胜.酸根的质子亲合能与无机酸的强度[J]化学教育,1981(06).
-
2北京教育学院.中学化学教学手册[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7.
-
1杨玉权.酸碱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广泛应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3,13(3):74-76. 被引量:1
-
2李少云.溶剂的性质对溶质酸碱度的影响[J].天津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4):55-56.
-
3周旭光.几种酸碱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J].辽宁工学院学报,1992,12(1X):22-22.
-
4陈林江.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辨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9):140-140. 被引量:1
-
5吕清文,李贞玲.“强”与“弱”辨析[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03(18):47-49.
-
6魏长龙.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辨析26条[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03(20):50-51.
-
7吴雪松,周莹,肖红波,曹福祥,刘满珍.2-呋喃甲醛肟的合成[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2,42(2):20-22. 被引量:1
-
8张晓云.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度辨析[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4(3):73-74.
-
9蔡汝秀,杨屹,林智信,曾云鹗,王丽莎.稀土与PHA试剂取代反应的速差动力学分析法之辨析[J].中国稀土学报,1991,9(3):254-258. 被引量:5
-
10赵丽宏,董秀珍.反应条件对水热合成ZnWO_4粉体光催化性能的影响[J].广东化工,2016,43(16):7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