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评价模式研究
被引量:1
出处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7,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Statistics
二级参考文献12
-
1王克安.消灭脊灰的形势,策略和证实[J].疾病监测,1993,8(12):313-316. 被引量:2
-
2楚金贵,于竞进,刁连东,赵峰,周军.九十年代我国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1995,1(1):7-9. 被引量:9
-
3王克安,中国计划免疫,1997年,3卷,149页
-
4楚金贵,中国计划免疫,1995年,1卷,7页
-
5张荣珍,中国计划免疫,1998年,4卷,316页
-
6曹雷,中国计划免疫,1998年,4卷,322页
-
7王克安,中国计划免疫通讯,1993年,5卷,增刊,8页
-
8王晓军,中国计划免疫,1998年,4卷,329页
-
9王克安,张建,张荣珍,张兴录,杨志伟,于竞进,王钊.群众性免疫运动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计划免疫,1997,3(4):149-152. 被引量:11
-
10张荣珍,曹雷,徐涛,王晓军,张兰香,柴锋,张兴录,王克安.我国199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1998,4(6):316-321. 被引量:7
共引文献21
-
1赵国兵,黄太武.十堰市1991~2003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5,9(5):479-480.
-
2张淑君,李放军,李俊华,王长江,张红.湖南省1997~2005年不合格标本AFP病例专家诊断与分类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576-578. 被引量:1
-
3曹彦平,王金桃.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5):443-445. 被引量:3
-
4钱邦军,秦明顺,任青.襄樊市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3):46-47. 被引量:2
-
5李仁鹏,徐爱强.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后期继续使用OPV引致的麻痹病例及其今后的免疫策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6):555-559. 被引量:5
-
6钱邦军,陈齐香,任青.2008年襄樊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10):882-883.
-
7丁华,黄利明,葛琼.杭州市2001-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病例中非脊髓炎质炎肠道病毒感染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2):172-174. 被引量:4
-
8王武环.铁岭市2001-201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情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10):848-850. 被引量:1
-
9陈艳,赵锦玲,胡炳.1991-2010年江都市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2,23(1):60-61. 被引量:3
-
10张颖,罗会明.脊髓灰质炎流行病学状况及风险识别[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3,19(1):65-68. 被引量:2
-
1谢汉瑜,葛榕生.泉州市1994~199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情况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1998,10(1):33-34.
-
2曹彦平.层次分析法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3,20(5):298-300. 被引量:3
-
3戴冰,王燕,孙爱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0):942-942.
-
4陈昱彤.湛江市1994~199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情况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1998,24(2):49-51.
-
5黄红星,雷满根,李海军.东莞市1994~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情况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1997,23(4):24-25.
-
6贾孝提,陈翠花,李卫华,万红军.漯河市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3,41(5):31-33. 被引量:3
-
7从克.2011年许昌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J].职业与健康,2012,28(10):1240-1241.
-
8王翠珍,范和君.宁波市2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情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1995,7(3):11-12.
-
9代丽平,王瑞,崔荣敏.丹东市2012~2015年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1):63-64.
-
10曹彦平.灰色关联分析法在计划免疫工作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1996,13(6):59-59.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