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湖北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湖北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的成就,提出了要重视优良种质的创新与利用,加大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力度以及扩大其利用途径等措施,认为加强湖北棉花杂种优势利用。
作者
胡德玉
成云峰
孙玉平
机构地区
荆州市农科院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3期56-58,共3页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关键词
棉花
杂种优势
研究进展
分类号
S562.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9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33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15
1
靖深蓉,邢朝柱,袁有禄,刘少林,王海林,郭立平.
抗虫杂交棉的选育与利用研究[J]
.中国棉花,1997,24(7):15-17.
被引量:67
2
邢朝柱,靖深蓉,邢以华.
中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回顾和展望[J]
.棉花学报,2007,19(5):337-345.
被引量:99
3
黄观武,苟云高,张东铭,江卫,张相琼.
棉花核不育的二级繁殖及利用[J]
.西南农业学报,1992,5(1):7-13.
被引量:12
4
罗城,焦明钰,吕云飞,刘海峰,宋武,刘丰疆,李金枫,黄芳,曹艳艳,李慕春.
陆海三系彩色杂交棉的选育及其制种技术[J]
.中国棉花,2007,34(3):13-15.
被引量:2
5
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汇编.2006.
6
张相琼,张东铭,周宏俊,王均明,牟方生.
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的培育及应用研究[J]
.棉花学报,1999,11(6):297-302.
被引量:21
7
杨代刚,胡爱兵,胡德玉,等.鄂杂棉4号新品种选育初报.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2002.
8
胡德玉,胡爱兵,孙玉萍.
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鄂杂棉24号[J]
.中国种业,2007(3):58-59.
被引量:1
9
邹勇,朱桢明,杨仁松,许华兵,吴建功,赵春波.
核不育组合鄂杂棉8号选育及特征特性[J]
.中国棉花,2004,31(7):17-17.
被引量:2
10
唐海明,陈金湘,熊格生,刘爱玉,李瑞莲.
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棉花,2006,33(3):6-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99
1
董春海,姚敦义.
通过根癌农杆菌将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导入棉花获得再生植株[J]
.自然杂志,1991,14(10):798-799.
被引量:4
2
金珠群,陈仲华,黄一青,曹光第,许林英.
抗虫杂交棉慈抗杂3号若干生育与生理特性的杂种优势研究[J]
.棉花学报,2004,16(6):347-351.
被引量:11
3
唐海明,余筱南.
棉花温敏雄性不育系特棉S-1的研究[J]
.中国棉花,2005,32(2):18-19.
被引量:8
4
贾士荣.
我国棉花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2):18-20.
被引量:19
5
张雄伟,汪若海.
1992年鲁豫冀三省棉花减产原因分析及发展棉花生产建议[J]
.中国棉花,1993,20(2):4-8.
被引量:11
6
刘金兰,聂以春,黄观武,孙贞,毛正轩.
棉花洞A型核雄性不育完全保持系M_B在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下育性变化研究[J]
.棉花学报,1994,6(1):16-22.
被引量:10
7
吴敬音,朱卫民,佘建明,蔡小宁,朱祯,李向辉.
陆地棉(G.hirsutumL.)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及其在基因导入上的应用[J]
.棉花学报,1994,6(2):89-92.
被引量:22
8
郭海军,董志强,林永增,李振山,黄国存,崔四平,张香云,崔瑞敏,付会期.
杂交棉高产抗逆机理研究初报[J]
.中国棉花,1994,21(7):11-12.
被引量:6
9
施尚泽.
四川棉花核不育杂交种利用研究进展与前景[J]
.中国棉花,1994,21(3):2-4.
被引量:12
10
陈志贤,范云六,李淑君,郭三堆,焦改丽,赵俊侠,Danny J Llewellyn.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移tfdA基因获得可遗传的抗2,4-D棉株[J]
.中国农业科学,1994,27(2):31-37.
被引量:83
共引文献
233
1
郝先哲,冯杨,夏军,时晓娟,田雨,李军宏,罗宏海.
直播稀植高产杂交棉农艺及冠层结构特征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19,28(11):1801-1811.
被引量:7
2
郭金成,曹新川,宋佳,赵玉玲,何良荣.
基于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模型与主-多基因模型的陆地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2023,39(9):1793-1803.
被引量:1
3
李焘,屈新运.
棉花基因工程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S1):141-143.
被引量:1
4
吕凯,魏凤娟,林毅,蔡永萍.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及其杂交F_1代对棉铃虫幼虫的抗性研究[J]
.生物学杂志,2006,23(4):41-43.
被引量:1
5
崔秀珍,吴国梁,李哲,周增莲.
抗虫棉杂交种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分析及利用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6(4):1-4.
被引量:1
6
刘方,王坤波,宋国立,黎绍惠,王春英,张香娣,王玉红,胡育昌.
棉花转基因材料的获得及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分析[J]
.棉花学报,2009,21(1):23-27.
被引量:4
7
张小全,王学德,蒋培东,朱伟.
细胞质雄性不育海岛棉与陆地棉三交种的杂种优势表现[J]
.棉花学报,2009,21(5):410-414.
被引量:4
8
唐文武,黄英金,吴秀兰,肖文俊.
优异纤维品质陆地棉与转基因抗虫棉的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J]
.棉花学报,2009,21(5):415-419.
被引量:4
9
梅正鼎,贺云新,张志刚,陈银华.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间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比较[J]
.湖南农业科学,2013(2):14-15.
10
戴茂华,刘丽英,吴振良.
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3,28(S1):74-78.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13
1
羿国香,段银庭,齐时中,史少甫,陶家文.
湖北棉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
.中国棉花,2007,34(8):2-5.
被引量:6
2
赵世春,姚曲峋,扬元欣,等.湖北省杂交棉品种现状与育种思路[C].中国棉花学会论文汇编,2009:50.
3
邢朝柱,靖深蓉,邢以华.
中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回顾和展望[J]
.棉花学报,2007,19(5):337-345.
被引量:99
4
王坤波.
野生棉的收集与保存[J]
.棉花学报,2007,19(5):354-361.
被引量:20
5
范万发,贺昌太,左田夫.
棉花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选育技术探索[J]
.棉花学报,2008,20(4):315-317.
被引量:11
6
秦鸿德,张天真.
棉花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QTL定位[J]
.棉花学报,2008,20(5):394-398.
被引量:19
7
戴宝生,吕锐玲,南策雄,李蔚,张登科,卢华平,陈晓伟,黄晓丽,伊黎.
新形势下湖北棉花育种方向的商榷[J]
.江西棉花,2009,31(4):7-9.
被引量:3
8
沈杰,肖志江,吴建平,邹涛.
湖北潜江棉花合理密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
.中国棉花,2010,37(4):26-27.
被引量:9
9
沈成,王必武,王建玉,刘杰,秦前胜.
湖北仙桃市棉花化学调控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棉花,2010,37(4):34-34.
被引量:1
10
伊黎,张登科,卢华平.
湖北黄冈棉花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J]
.中国棉花,2010,37(4):39-4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张献龙.
湖北省棉花育种“十二五”研究构思[J]
.中国棉花,2011,38(3):5-7.
被引量:23
2
范正旺.
安徽沿江棉区棉花育种方向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70-71.
被引量:1
3
范正旺.
皖沿江棉区棉花育种方向的探讨[J]
.江西棉花,2011,33(4):6-8.
4
范正旺.
安徽沿江棉区棉花育种方向的探讨[J]
.农业科技通讯,2011(12):146-147.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范正旺.
安徽沿江棉区棉花育种方向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70-71.
被引量:1
2
范正旺.
皖沿江棉区棉花育种方向的探讨[J]
.江西棉花,2011,33(4):6-8.
3
余隆新,张教海,夏松波,王孝刚,别墅,郑法.
湖北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优化组合模式研究[J]
.中国棉花,2011,38(10):6-8.
被引量:4
4
范正旺.
安徽沿江棉区棉花育种方向的探讨[J]
.农业科技通讯,2011(12):146-147.
5
宋锦花,冷苏凤,李燕.
江苏棉花育种30年回顾与展望[J]
.农业科技通讯,2012(8):5-7.
被引量:4
6
彭海兰,邹勇,李明昊,王永华,习桂梅,史认辉,黄龙,位羊羊.
长江流域棉花生产现状及其育种对策[J]
.中国棉花,2013,40(2):12-15.
被引量:38
7
赵世春,姚曲峋,杨元欣,张爱蓉.
湖北棉区短季棉新品系的初步鉴定[J]
.中国种业,2013(10):35-37.
被引量:3
8
蔡立旺,施庆华,陈建平,王为,高进.
2001~2012年江苏省审定常规棉花品种性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3):9571-9574.
9
赵世春,姚曲峋.
湖北棉区早熟棉育种方向探讨[J]
.中国种业,2014(10):37-38.
被引量:5
10
梁红艳,赵世春,成言,江娟娟,江庆生,张爱蓉,文守清.
湖北棉区短季棉的适宜播期、密度研究[J]
.中国种业,2015(7):35-37.
被引量:5
1
陈发波,杨克诚,荣廷昭,潘光堂.
西南及四川区试玉米组合主要性状分析及育种对策探讨[J]
.玉米科学,2007,15(4):41-45.
被引量:30
2
陈浪,罗希榕,覃成,英敏.
贵州区试玉米组合主要性状分析及育种对策探讨[J]
.种子,2011,30(5):87-91.
被引量:3
3
刘润堂.
小麦抗白粉病种质的创新利用[J]
.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1):41-43.
被引量:2
4
董民堂,闫彩清,李凌雨,王学雄.
轮回选择在玉米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及方法[J]
.山西农业科学,2004,32(4):20-23.
被引量:7
5
叶乃兴,杨如兴,郭吉春,杨江帆.
福建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品种创新[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2):174-177.
被引量:24
6
刘正理,李素英,程汝宏,全建章.
中秆紧凑、半紧凑型夏谷新种质的创新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1999,32(6):28-33.
被引量:3
7
王亚男,逯晓萍,张瑞霞,韩平安,李志伟,杨凯,温莹,薛春蕾,刘丹丹.
高丹草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与高产种质的创新[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40(2):45-47.
被引量:2
8
蔡丽艳,石凤翎,张福顺,高翠萍.
苜蓿杂种优势研究进展[J]
.中国草地学报,2010,32(4):92-97.
被引量:9
9
任磊.
3种小麦品种渗透调节系统对盐胁迫的反应[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2(A04):297-298.
10
粟建光,揭雨成,龚友才,关凤芝,戴志刚,路颖,王玉富,黎宇,许英.
麻类优异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J]
.中国麻业,2004,26(2):56-59.
被引量:10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