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一些认识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以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产生和特点为视角,通过分析游牧与农耕文化的交流、渗透以及撞击和对抗,探讨了重视、繁荣游牧文化对于丰富中华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作者
吴伊娜
机构地区
内蒙古大学民族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年第4期42-43,共2页
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
关键词
游牧文化
农耕文化
文化交流
文化对抗
多元文化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6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4
1
乌云巴图.
蒙古族游牧文化的生态特征[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9,20(6):38-43.
被引量:11
2
高翔,刘风云.论古代中国北方的农耕与游牧.草原文化研究资料选编第一辑,牛森主编.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
3
汤晓芳.我国古代农业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形成及其交流[A].牛森.草原文化研究资料选编第一辑[G].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
4
麻国庆.
草原生态与蒙古族的民间环境知识[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22(1):52-57.
被引量:78
二级参考文献
8
1
色音.东北亚的萨满教[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42、43.
2
联合国粮农组织.禾本科牧草[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
3
世界资源报告(1988-1989)[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4
Hardin, G. 1968.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Science162:1243- 48.
5
贺杨灵.察绥蒙民经济的解剖[M].第二章.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6
土默特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7
马戎、李鸥.草原资源的利用与牧区社会发展[C].潘乃谷、周星.多民族地区:资源、贫困与发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8
Maguoqing,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terioration of Grassland.
共引文献
86
1
管泽佩.
中国蒙古族电影的草原空间研究[J]
.艺术学界,2023(1):315-329.
2
唐根杰,包庆德.
游牧文明:生存发展智慧及其生态维度研究[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3(1):137-143.
被引量:1
3
詹娜.
断裂与延续:现代化背景下的地方性知识——以辽东沙河沟农耕生产技术变迁为个案[J]
.文化遗产,2008(2):116-122.
被引量:6
4
彭兆荣,李春霞,葛荣玲.
游牧文化的人类学研究述评[J]
.民族学刊,2010,1(1):45-54.
被引量:10
5
吕涛.
环境社会学研究综述——对环境社会学学科定位问题的讨论[J]
.社会学研究,2004(4):8-17.
被引量:29
6
赵立祥.
草原荒漠化的物理过程[J]
.草业科学,2004,21(11):7-10.
被引量:9
7
陈玉福,刘彦随,阎建苹.
论我国草原牧区畜牧业与乡村发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05,24(3):17-24.
被引量:12
8
刘敏,陈田,钟林生.
草原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提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
.干旱区地理,2006,29(1):156-162.
被引量:34
9
马清虎,马宗保.
哈萨克族生态文化探析[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21-24.
被引量:3
10
马宗保,马清虎.
试论西北少数民族传统生计方式中的生态智慧[J]
.甘肃社会科学,2007(2):201-206.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55
1
闻大中.
我国的“石油农业”初探[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86,7(6):28-30.
被引量:4
2
陶万辉.
农耕文化及其基本特征——与市场文化的比较研究[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1999(4):48-49.
被引量:3
3
毛正刚.
破“农耕文化”负面影响 立知识经济的发展意识[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1999(3):17-17.
被引量:1
4
臧丕文.
从农耕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文字的演变[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4,24(3):29-31.
被引量:1
5
邢琰彬,杜成功,李凤瑞.
关于我国进行农业科技革命的思考[J]
.经济论坛,2004(19):96-97.
被引量:2
6
韦森.
从传统齐鲁农耕文化到现代商业精神的创造性转化[J]
.东岳论丛,2004,25(6):5-12.
被引量:18
7
常新,王春枝.
科技与人文关系在中国历史的演化轨迹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18-21.
被引量:3
8
阳正太.
关于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思索[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14(1):1-3.
被引量:5
9
孙世民,冯毅.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作用及对策[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2):13-17.
被引量:3
10
王晶.
农耕经济对中国农民传统文化信仰形成的影响[J]
.长白学刊,2004(5):111-11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宋尚有.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科学弘扬农耕文化[J]
.甘肃农业科技,2010,41(2):3-8.
被引量:4
2
高永久.
略论地区发展差距与民族关系[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2):39-41.
被引量:2
3
许颖.
农业科技与农耕文化融合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路径[J]
.山西农经,2022(17):150-15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戴雪梅.
“农耕文化”在农林类职业院校发展思考[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2):102-104.
被引量:1
2
张永丽,孙群雯.
我国西部地区农耕文化现代价值的探讨[J]
.科学.经济.社会,2013,31(4):82-86.
被引量:17
3
余晚霞,鲍宏礼.
鄂东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3):6079-6082.
被引量:2
4
韦群.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会计演进研究[J]
.新疆农垦经济,2017(11):81-86.
5
许洪位.
中国民族间发展的多重差异格局与差别化、协同性政策开发研究——论中国民族关系的新形态与民族政策的新体系[J]
.民族学刊,2016,7(3):62-72.
被引量:1
6
刘建国,王家平,张伟.
传承中华农耕文化提炼耕作学课程思政元素[J]
.大学(思政教研),2023(9):96-99.
7
YU Wanxia,BAO Hongli.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Farming Culture in East Hubei[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6,8(5):74-76.
1
杜砚如.
论网络时代的文化对抗及发展[J]
.情报科学,2002,20(10):1016-1018.
被引量:2
2
谢秋菊.
用儒家文化对抗西方文化的渗透[J]
.文学界(理论版),2012(4):261-262.
3
宁高峰.
从文化霸权角度解读电影《中国合伙人》[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1):100-100.
4
吴卓婷.
弘扬节俭文化对抗挥霍资源[J]
.科学决策,2005(9):20-22.
被引量:2
5
王培元.
拉丁美洲:被忽略的“精神新大陆”[J]
.读书,1999,0(5):135-139.
6
刘锡诚.
文化对抗与文化整合中的民俗研究[J]
.理论与创作,2003(4):4-10.
被引量:6
7
崔文河,王军.
游牧与农耕的交汇——青海庄廓民居[J]
.建筑与文化,2014(6):77-81.
被引量:10
8
线条,魏小寇,廖品懿,欧.
寻找异国家园———老外成都安家记[J]
.西部广播电视,2010,31(5):140-151.
9
范晓虹.
网络信息文化:花开谁家[J]
.情报探索,1999(2):41-43.
被引量:12
10
崔燕.
北方草原走廊地区游牧与农耕互动模式下的生计文化传播[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2):54-57.
被引量:1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