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家庭与工作的“平衡”——女性地位的可变性与不变性 被引量:2

"Balance" Between Family and Work——Invariability and Variability of Female Statu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现代女性在家庭与工作中的地位成为社会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当今社会虽然大部分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家庭的束缚,但男性在家庭中的优势地位仍非常突出;女性虽然已获得经济的独立,可以从事一些职业,承担一些职责,但是男女工作上的差异仍广泛地存在着。她们处理家庭与工作关系的现状,充分反映了女性地位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The modern female status in family or in work has become a topic of sociology. Although now the majority of females more or less can get rid of the fetters of the family, the male' superiority status is still prominent in the family. Women have obtained the economical independence, have been engaged in some occupations, and have undertaken some responsibilities. B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are still universally exist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odern females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ies and work has fully reflected this kind of the invariability and the variability of feminine status.
作者 张宁
出处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女性地位 女性职业 性别分工 妇女回家 feminine status feminine occupations sex division of labor woman going hom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7

  • 1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标志性指标主要指能衡量或反映妇女社会地位状况和水平的指标;解释性指标主要指可以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形成、对其影响因素作进一步说明和解释的指标;修正性指标主要指那些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设计,运用测量结果,对使用传统指标测量的社会现象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的指标,如通过时间分配指标及数据结果,对男女两性的劳动进行评价.
  • 2本次调查抽样的基本方案指基于全国目标量估计的抽样方案,省级追加方案指基于省级目标量估计的抽样方案.全国方案的调查总体是调查标准时点(2000年11月10日)上全国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居住在家庭户内、18-64岁的中国男女公民.以区、县为初级抽样单元.为解决全国样本对省代表性不足、不能对省级目标量进行估计的问题,在已有全国样本的基础上通过追加若干区、县样本而形成能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样本.
  • 3在城乡两域样本量设计方案时,按最优分配思想,城乡样本各占一半,而在依据样本数据进行全国(或全省)总体的统计分析推断时,对城乡样本分别进行了加权处理,使城乡样本的比重与调查总体比重一致,在加权数据给定时,还对由于户内人口数量不同导致的抽样误差进行了调整.需要声明的是,由于目前还无法得到确切的关于调查总体性别比例数据,本报告所用数据尚未进行性别加权,报告中所列数据均为某一选项占男女各自总体的比例,而不是总体中男女之比.请引用时注意.
  • 4修正性指标主要指那些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设计,运用测量结果,对使用传统指标测量的社会现象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的指标,如通过时间分配指标及数据结果,对男女两性的劳动进行评价.
  • 5以区、县为初级抽样单元.为解决全国样本对省代表性不足、不能对省级目标量进行估计的问题,在已有全国样本的基础上通过追加若干区、县样本而形成能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样本.
  • 6需要声明的是,由于目前还无法得到确切的关于调查总体性别比例数据,本报告所用数据尚未进行性别加权,报告中所列数据均为某一选项占男女各自总体的比例,而不是总体中男女之比.请引用时注意.
  • 7丁湘.“女强人”现状之探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4):39-4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35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