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0-138,共9页
World History
参考文献14
1 威廉·麦克尼尔著.《世界史》第四版(William H. Me-Neill, A World History),牛津1999年版,前言,第xvi页.
2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著,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
3 杰里·本特利著.《什么是世界史?》(Jerry H.Bentley,“What Is World History Now?”),为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召开的“世界各国的世界通史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见大会论文第4页,未出版.
4 威廉·麦克尼尔著.《世界史》“前言”,第XIV页.
5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著.《如何从跨文化视野书写现代史学史》( Gerog G. Iggers, "Ideas on Writing a History of Modern Historiography from an Intercultural Global Perspective" ),为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召开的“世界各国的世界通史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见大会论文第204页,未出版.
6 埃克哈特·富克斯著.《德国的世界史写作与教学》(Eckhardt Fuchs, “Writing and Teaching World History in Germany” ),为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召开的“世界各国的世界通史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见大会论文第165页,未出版.
7 苏联十卷本《世界通史》.
8 巴勒克拉夫著,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48-250页,第256-268页,第280页,第243页,第257页,第248-250页.
9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54页.
10 威廉·麦克尼尔著.《变化中的世界史形态》( William H. McNeill, "The Changing Shape of World History" ),为“世界史的历史与理论大会”(" History and Theory World History Conference", March 25 - 26, 1994. )提交的论文,www. hartford - hwp. com/archives/10/041, html
共引文献15
1 曾玉华,许万林.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对唐代长安体育文化的影响[J] .体育文化导刊,2004(8):76-78. 被引量:6
2 张允熠.关于16至18世纪之“中学西渐”的反思[J] .高校理论战线,2004(9):51-56. 被引量:6
3 卢毅.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J] .学海,2005(1):74-84. 被引量:1
4 庞卓恒,吴英.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历史哲学?[J] .史学理论研究,2000(4):5-14. 被引量:7
5 叶自成,慕新海.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 .国际政治研究,2005,26(3):5-17. 被引量:38
6 师向红.档案鉴定的数学模型[J] .档案学研究,2006(5):51-53. 被引量:2
7 叶自成.中国的和平发展:陆权的回归与发展[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2):23-31. 被引量:11
8 何珊君.中欧非政治公共领域的文化基础之比较[J] .学海,2008(4):84-91. 被引量:1
9 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J] .近代史研究,2010(2):42-50. 被引量:12
10 张文涛.一种关于世界史观念的历史考察[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0-7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122
1 高毅.浅论“文明”概念的原始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 .全球史评论,2023(1):4-10. 被引量:3
2 帕特里克·曼宁,刘文明(译).1756年以来的“文明”概念:世界历史框架下的反思[J] .全球史评论,2021(2):38-57. 被引量:8
3 谢丰斋.“衰落”,还是“湮没”?——评斯塔夫里阿诺斯关于“西方历史独特性”的说明[J] .史学理论研究,1997(3):129-131. 被引量:2
4 邢来顺.论德国殖民帝国的创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35(3):98-103. 被引量:9
5 冯天瑜.“文明冲突决定论”的偏误[J] .教学与研究,1994(4):49-53. 被引量:7
6 刘华.文明的批判——亚当·弗格森及其《文明社会史论》[J] .历史教学问题,2004(5):53-58. 被引量:6
7 Barry Buzan,刘德斌.世界历史的分期与国际体系的演变[J] .史学集刊,2003(1):1-9. 被引量:9
8 于沛.全球化和“全球历史观”[J] .史学集刊,2001(2):1-9. 被引量:22
9 陈新.全球化时代世界历史的重构[J] .学术研究,2005(1):25-27. 被引量:33
10 杰里.H.本特利,许平,胡修雷.20世纪的世界史学史[J] .史学理论研究,2004(4):119-136.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12
1 程敏.基督教的演变与施密特的解读——评《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1):241-245.
2 张虹.从全球视角观察人类历史——威廉·H.麦克尼尔的全球史思想及治史实践[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1):283-288.
3 王晋新.扬弃、探求与超越——威廉·麦克尼尔史学思想及成就述评[J] .史学理论研究,2009(4):37-50. 被引量:3
4 黄红霞.20世纪早期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对麦克尼尔的影响[J] .史学理论研究,2012(1):98-109. 被引量:4
5 刘耀辉.历史上的交流与互动: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理论与实践[J] .人文杂志,2015(7):92-101.
6 徐桑奕.19世纪前英国海疆意识的嬗变及其历史逻辑考察[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5):152-157. 被引量:3
7 王泰,陈蕴智.西方的全球史写作及其对中国世界史学的启示——重申“撰写民族历史记忆中的全球史”[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4):60-67.
8 刘军.艺术与人性的分量:解析三史家的全球史观[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0(5):65-67.
9 王永平,王思雯.全球史观对丝绸之路研究的启示[J] .史志学刊,2022(3):19-26.
10 王永平,牛宣岩.麦克尼尔全球史研究中的中国[J] .国际汉学,2022(4):8-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0
1 张小敏.中国海洋史研究的发展及趋势[J] .史学月刊,2021(6):119-132. 被引量:5
2 李俊姝.美国“全球史”的萌芽及其特点[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4):93-99.
3 赵楷夫,冯景波.三喻文化视域下的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6):79-82.
4 黄红霞.20世纪早期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对麦克尼尔的影响[J] .史学理论研究,2012(1):98-109. 被引量:4
5 刘文明.多元文明的历史书写:历史回顾及理论思考[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13(3):3-15. 被引量:3
6 刘耀辉.历史上的交流与互动: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理论与实践[J] .人文杂志,2015(7):92-101.
7 徐桑奕.1783~1793年英国海军舰船和人员领域的策略探析[J] .海洋史研究,2021(1):92-104. 被引量:1
8 徐桑奕.从世界意义到地方经验:近来英法关系研究中的“海峡视角”[J] .海交史研究,2023(3):10-18.
9 田汝英.从文化模式相遇看欧洲文明的成长和扩散——《欧洲历史的塑造》评介[J] .全球史评论,2011(1):361-368.
10 乔西汀.《海上夫人》加勒比改写中的全球史意识[J] .世界文学研究,2023,11(5):367-374.
1 禾刀.麦克尼尔,帐篷里写世界史[J] .环球人物,2014(1):85-85.
2 郭方.评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J] .史学理论研究,2000(2):95-102. 被引量:12
3 王梅.穿越时空的成长力量——推荐《永不变老的日记》[J] .少年儿童研究,2016(1):52-55.
4 陈建生.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不妨看看美国[J] .世界教育信息,2005,18(5):40-41.
5 李世云.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的几种办法[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0(8):95-95.
6 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北大居高校榜首13项科研成果又喜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6):51-51.
7 施诚.他超越了所处的时代[J] .财新周刊,2016(30):87-89.
8 王宇宏.浅谈《牛津高中英语》Task部分的几点认识[J] .文理导航,2009(9X):37-38.
9 谢裕富.牛津初中英语语法版块的教学现状及解决策略[J] .新课程(教研版),2012(10):115-115.
10 狄成静.谈小学英语教学新理念[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8(11):179-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