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现代性与媒介文化批评中的主体型像——从本雅明、麦克卢汉到鲍德里亚 被引量:4

Modernity and Figures of Subject in Media Cultural Criticism:From Walter Benjamin,Marshall Mcluhan to Jean Baudrillard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西方的媒介文化研究始终贯穿着一条"反思现代性"的主线,其涉及的重要问题都直接地或间接地与现代性问题构成深刻的关联。在这诸多关联中,可选取"主体"这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媒介文化研究中,关于主体的探讨可以总结为两种观点:一,从启蒙的精英立场出发,断言媒介文化塑造了一种被动型主体,它代表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异化;二,超越启蒙的二元论思维模式,认为媒介文化促成了一种新型现代主体的出现。 Reflections on modernity have always been a mainline in the Western media cultural studies, and the relevant important problems all constitute a profound conjunction with medemity directly or indiroctly. In such conjunctions the question of subject may be focused. In media cultural studies, the study on subject can be summarized as two viewpoints. First, from the elite position for enlightenment, the media culture to mold a kind of figure of passive subject is affirmed. It represents duplex alienation of the perceptual and the rational. Second, surmounting the dualism thought pattern for enlightenment, the media culture is deemed to help bring about the emergence of a kind of figure of new modem subject.
作者 荣耀军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34,共7页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 Bimonthly for Studies in Arts &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现代性 媒介文化批评 主体型像 modernity, media cultural criticism, figure of subjec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年,第3、43页.
  • 2福柯 见汪晖 陈燕谷主编.《什么是启蒙》[A].见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C].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434页.
  • 3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2):35-42. 被引量:47
  • 4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第98-99,100,110,113,127,130页,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 5凌海衡.《主体/客体》,见汪民安编.《文化研究关键词》,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00页.
  • 6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日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1页.
  • 7弗里德里希·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67页.
  • 8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22-124、122-124、132、108、140、116页.
  • 9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张卫东、张生、赵顺宏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98页.
  • 10让·博德里亚尔.《完美的罪行》,王为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73页.

二级参考文献15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2[德]雅斯贝斯 魏楚雄 俞新天.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 3[德]黑格尔 王造时译.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 4[英]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三联书店,1998.93.
  • 5[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北京:三联书店,1991..
  • 6[美]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 7[美]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 8.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 9[法]福科.什么是启蒙[A].汪晖等(主鳊).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 10歌德.浮士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共引文献121

同被引文献28

  • 1夏文蓉.论当代文化的媒介化趋势[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7,34(4):152-158. 被引量:8
  • 2孙长军.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新时期中国大众文化研究[J].江汉论坛,2001(10):90-92. 被引量:17
  • 3鲍海波.文化转向与媒介文化研究的任务[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13(3):46-52. 被引量:6
  • 4谢莹,蔡骐.恶搞:从媒介文化到媒介经济[J].传媒,2007(2):65-66. 被引量:3
  • 5斯图亚特·霍尔 罗钢 刘象愚主编.《编码,解码》[A].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56页.
  • 6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丁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01-102页.
  • 7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5页.
  • 8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26-28页,第28页.
  • 9蒋原伦.《媒介文化与消费时代》,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10-11页.
  • 10Kellner, D., "The Frankfurt School and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 The Missed Articulation", Nealon, J.T. & Albany, I., (eds.), Rethinking the Frankfurt School: Alternative Legacies of Cultural Critique,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2002, pp.31-35.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