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50,共6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10
-
1《左传》.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126页,第1447页.
-
2王琦珍.《礼与传统文化》.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第3页.
-
3《礼记·表记》,见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485页.
-
4《尚书》.见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260页,第453页.
-
5郭沫若.《青铜时代·先秦天道观之进展》.科学出版社,1961.第21页.
-
6杨向奎.《中国历史百题》(一).中华书局,1992.第147页.
-
7陆玉林.《中国学术通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2004.第92-93页,第155页,第174-175页.
-
8吴成国.论孔、孟、荀礼的起源观[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6):89-93. 被引量:3
-
9梅珍生.论孟子的礼学思想[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2):17-21. 被引量:6
-
10都兰军.试析先秦儒家对礼的合法性基础的重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3):329-33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0
-
1蔡尚思.孔子一生都尚礼[J].哲学研究,1986(6):41-45. 被引量:9
-
2罗通秀.论礼的意义及缘起[J].江汉论坛,1994(9):32-38. 被引量:5
-
3赵骏河.荀子的人性论及礼学[J].齐鲁学刊,1996(1):66-73. 被引量:8
-
4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二)礼缘何而作[J].文史知识,2001(12):93-99. 被引量:5
-
5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
6[2][清]焦循.孟子正义[M].上海:上海书店,1986.
-
7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4..
-
8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7..
-
9杨倞.苟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
10[元]陈澔.礼记集说[M].北京:中国书店,1994.
共引文献10
-
1马兆仁.《荀子》文化演化思想发微——兼论礼义起源问题[J].原道,2020(2):51-63. 被引量:3
-
2王杰,顾建军.先秦时期神权政治思想的演变[J].中国哲学史,2008(2):95-101. 被引量:4
-
3管正平.礼运行的哲理轨迹[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43-47. 被引量:2
-
4刘然.经与权的统一:孟子之礼学微探[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3(8):88-90.
-
5管正平.先秦礼运行中的“义”“仪”结合状况[J].学术交流,2014(9):51-55. 被引量:1
-
6夏福英.建构“帝王之学”的信仰体系——真德秀《大学衍义》“诚意正心之要”解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6):19-24.
-
7张婷.林纾对《大卫·科波菲尔》的文化改写[J].鲁迅研究月刊,2016(6):69-79. 被引量:2
-
8刘仁盛,赵宪恒.“轴心时代”中国体育文化本源及其当代传承创新[J].体育文化导刊,2018(7):122-126. 被引量:2
-
9叶蔚兰.先秦儒家之礼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智库时代,2018(30):237-239.
-
10李欣荣.孟子的言说:从“笑百步”到“王道”[J].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2019(2):47-50.
同被引文献46
-
1万俊人.儒家伦理传统的现代转化向度[J].社会科学家,1999,14(4):25-30. 被引量:30
-
2吴光.仁本礼用──儒家人学的核心观念[J].文史哲,1999(3):81-83. 被引量:10
-
3汤勤.孔子礼学探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2):130-134. 被引量:15
-
4马作武.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与法[J].现代法学,1997,19(4):108-111. 被引量:6
-
5樊浩.论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结构[J].人文杂志,1991(3):24-30. 被引量:3
-
6刘家和.先秦儒家仁礼学说新探[J].孔子研究,1990(1):23-32. 被引量:33
-
7陈科华.孔子闲暇生活思想及其实践[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2,16(2):55-58. 被引量:1
-
8陈来.儒家“礼”的观念与现代世界[J].孔子研究,2001(1):4-12. 被引量:67
-
9董建辉.“礼治”与传统农村社会秩序[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5(4):93-100. 被引量:18
-
10中华成语大辞典[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引证文献14
-
1赵萍.儒家文化“礼”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汉字文化,2024(16):193-195.
-
2刘岩峰,齐晓亮.礼治:从文本到习俗——乡土社会中“礼”文化的社会功能浅析[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19):228-229.
-
3李玉叶.从《论语》中的成语看儒家文化之“仁”[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2):61-64.
-
4孙春晨.先秦儒家礼制伦理及其现代价值[J].伦理学研究,2015(5):40-44. 被引量:2
-
5彭丽,周寒千.孔子音乐伦理思想的情感向度[J].伦理学研究,2015(5):52-57. 被引量:1
-
6孙春晨.儒家礼制与当代中国法治[J].山东社会科学,2015(12):5-10. 被引量:7
-
7杨云飞.对孟子的“义与利”思想的解析[J].网络财富,2009(10):229-230. 被引量:1
-
8刘旻娇.请“礼”让位合理吗?——孟子论“礼”的双重内涵[J].哲学研究,2020,0(3):70-79. 被引量:1
-
9崔雪茹,蒙燚垚.从《孔子》影片探究孔子礼学思想[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1(5):77-82.
-
10李文歆.探究“礼”文化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体现[J].陶瓷,2022(3):72-74.
二级引证文献20
-
1张绍娜,高成华.孟子义利观新解[J].传承,2013(11):148-149. 被引量:2
-
2温平.荀子“礼法”教化思想的现代启示意义[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1):11-13.
-
3崔海亮.论传统礼制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积极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6):28-34.
-
4成慧.儒家礼制下的家族婚姻观——以漆桥村孔氏家族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8,31(2):43-47.
-
5和新颖,丁艳霞,韩真,潘红玲,刘海丽.中华礼文化视阈下提升医院窗口服务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0,27(4):93-95. 被引量:4
-
6马瑞英.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之“礼”的解读[J].今古文创,2020(19):89-90.
-
7苏燕.礼制文化在明式家具中的形态表现[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6):95-100. 被引量:5
-
8张卓梦,陈丽丽,安东,徐晓冬.我国拒绝语研究发展情况分析[J].海外英语,2021(7):260-261.
-
9马龙,吴春香,钟晓玲.试论法治视阙下社会征信体系的构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6(2):41-47. 被引量:1
-
10崔雪茹,蒙燚垚.从《孔子》影片探究孔子礼学思想[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1(5):77-82.
-
1侯长林.《老子》的伦理学思考[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1):20-23.
-
2方杲.没有绝对的道德行为规范——对康德道德命令的反思[J].社会科学家,2010,25(7):7-9.
-
3徐阳,展唯祯.关于孔子《论语》中对礼制异化的研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7):1-2.
-
4陈晓明,李克海.道德进步: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J].群众,1997,0(4):41-42.
-
5马保民.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J].学习论坛,1995,11(8):12-13.
-
6宋丽娟.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9,25(3):9-10. 被引量:2
-
7许小年.孔子救不了民族精神[J].商界,2011(3):137-137.
-
8杨凤莺.谈道德失范与道德建设[J].理论界,2002(6):59-60. 被引量:1
-
9郑科扬.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党建与人才,1996(4):10-11.
-
10何青芳.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思考[J].共产党人,2017,0(1):37-3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