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被引量: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利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发现转移的结果是引起了城市失业率的提高,说明目前向城市转移这一途径的潜力有限。在此基础上。
作者
高立金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
出处
《农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5-38,共4页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人口流动模型
托达罗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00
同被引文献
120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81
参考文献
1
1
陈吉元,胡必亮.
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
.经济研究,1994,29(4):14-22.
被引量:201
共引文献
200
1
张小娜,沈玲玲.
农村外流劳动力与农村经济发展[J]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8(1):80-84.
被引量:3
2
唐磊雯,郭为民.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政府角色[J]
.大众科技,2004,6(3):30-31.
3
柳士发.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三重二元结构[J]
.人文杂志,1999(5):52-59.
被引量:11
4
纪玉山.
库兹涅茨倒U理论质疑[J]
.社会科学战线,1997(3):67-74.
被引量:15
5
张建君.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反思及道路选择[J]
.甘肃理论学刊,1995(2):45-48.
6
何冰,车建平,刘一隆.
三维社区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体育研究走向[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17(3):14-17.
被引量:4
7
侯伟丽.
论农村工业化与环境质量[J]
.经济评论,2004(4):85-89.
被引量:13
8
朱宇.
城市化的二元分析框架与我国乡村城市化研究[J]
.人口研究,2001,25(2):53-60.
被引量:28
9
张佑林.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探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4,25(12):69-71.
被引量:12
10
翟书斌.
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及其路径选择[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1):58-61.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20
1
财政部科研所区域室课题组,刘尚希,傅志华,刘德雄,王向阳,张婧,孙洁.
以开放促发展: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J]
.经济研究参考,2011(62):2-18.
被引量:4
2
戴炳源,万安培.
乔根森的二元经济理论[J]
.经济体制改革,1998(S2):23-26.
被引量:2
3
雷定安,刘笑平.
托达罗的人口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西北人口,1998,19(4):1-3.
被引量:4
4
李骏阳.
刘易斯人口流动思想述评——兼论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J]
.西北人口,1988,9(2):47-51.
被引量:3
5
帅桥昌,邓树英.
论当代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向[J]
.浙江社会科学,1996(2):24-26.
被引量:1
6
蔡荣鑫,何洁.
人口迁移,特困山区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清远市石灰岩特困山区人口迁移的调查与思考[J]
.调研世界,1999(8):12-14.
被引量:2
7
衣光春,徐蔚.
对托达罗模型前提、变量及政策含义的新思考[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4):36-40.
被引量:13
8
曹景椿.
加强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迁移和城镇化进程[J]
.人口研究,2001,25(5):9-17.
被引量:44
9
张明梅.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J]
.调研世界,2004(10):29-31.
被引量:2
10
侯力.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人口学刊,2004,26(6):30-34.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17
1
喻言.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修正及其政策含义[J]
.改革与战略,2007,23(8):11-13.
被引量:8
2
陈建强,帕塔木.巴拉提.
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分析——基于托达罗模型的实证分析[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2(4):38-44.
被引量:3
3
杜萌.
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2):274-277.
4
王国辉.
基于农户净收益最大化的宏观乡城迁移模型[J]
.中国人口科学,2006(2):48-57.
被引量:20
5
张云峰,王录仓,王航.
西方国家基于“二元”结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述评[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3):111-116.
被引量:3
6
赵翠红.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
.经济经纬,2007,24(3):73-76.
被引量:12
7
王军,武双.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分析[J]
.当代经济,2007,24(09S):6-7.
被引量:9
8
王月,张跃平.
我国西部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
.广西民族研究,2009(1):138-143.
被引量:5
9
张桢.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的探究——基于肇庆市的调查报告[J]
.知识经济,2010(11):52-53.
10
刘学功,吴国玺.
县域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研究——中原城市群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J]
.开发研究,2010(6):38-4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1
1
杜萌.
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7(3):55-56.
2
王文波,温钰,李彤.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二元结构模型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3):60-63.
被引量:1
3
财政部科研所区域室课题组,刘尚希,傅志华,刘德雄,王向阳,张婧,孙洁.
以开放促发展: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J]
.经济研究参考,2011(62):2-18.
被引量:4
4
颜明.
青年走出村庄的选择:基于云南山区农村的经验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08(6):28-34.
5
张杰飞,曾联平.
托达罗模型的不足与改进[J]
.消费导刊,2008(8).
6
曹太和,宋峥嵘.
永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消费导刊,2008,0(3):103-103.
被引量:1
7
魏新强.
“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思考[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1):11-13.
被引量:4
8
陈国强.
东西部劳动力流动障碍的人力资本分析[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3,24(4):113-119.
9
凌子.
浅析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基于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式理论[J]
.现代经济信息,2010(4):4-5.
被引量:1
10
余国忠,林静一.
豫南地区乡镇劳务输出的个案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1):27-30.
被引量:1
1
陈云平,周志鑫.
从西方人口流动模型看中国农业人口的流动[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5(1):35-37.
2
徐明天.
“中国制造”成本高在官员太多[J]
.大经贸,2012(11):16-16.
3
王玉华,赵平.
从经典的人口流动模型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
.美中经济评论,2004,4(5):8-12.
4
范菲菲,单威.
结合人口流动模型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2):327-328.
5
王洪伟.
论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及其转移[J]
.沈阳大学学报,1997,9(2):50-54.
6
蒋智华.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J]
.经济问题探索,2000(5):22-24.
被引量:11
7
宋元梁.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2006(3):22-26.
被引量:21
8
鲁兆国,宫宏亮.
加快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拉尼斯——费景汉人口流动模型的启示[J]
.中国科技信息,2008(6):176-177.
被引量:1
9
方慧.
“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二元经济的人口流动模型[J]
.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06(10):39-43.
10
方慧.
“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二元经济的人口流动模型[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3):8-12.
被引量:2
农业技术经济
199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