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转折与公共性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转换
被引量:5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33,共6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11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
2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第183—188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
3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译林出版社,2001..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2、10、12、10、10、11、18-19、323、324、308、306、200页.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9页.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72、599、636、645、634、634-635、230、231页.
-
8海德格尔 陈小文 孙周兴译.《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A].陈小文,孙周兴译.《面向思的事情》[C].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76页.
-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68、567页.
-
10哈贝马斯 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共引文献4914
-
1方行.清代前期江南的劳动力市场[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2):3-12. 被引量:10
-
2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
3丁大同.社会与国家对人伦生活生成的影响[J].天津社会科学,2004(4):44-47.
-
4吴克峰.从“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历程[J].天津社会科学,2004(4):64-66. 被引量:2
-
5李文阁.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
6许斗斗.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
7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8宋培基.马克思“跨越设想”中的现代化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2004(4):47-51. 被引量:2
-
9于桂芝.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
10顾智明.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同被引文献54
-
1贾英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公共性转变——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变革的实质及其公共性旨趣[J].长白学刊,2007(4):4-8. 被引量:3
-
2袁祖社.公共性实践的逻辑与人类自我造就和自为拥有的意义结构——现实个人的自主活动与马克思社群共同体的理想[J].河北学刊,2007,27(2):7-13. 被引量:5
-
3任平.新全球化时代、交往实践观与21世纪哲学走向─—再论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求是学刊,1999,26(6):17-21. 被引量:10
-
4朱士群.公共领域的兴衰──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述评[J].社会科学,1994(6):68-72. 被引量:18
-
5刘建成.哈贝马斯的公共性概念探析——从批判到整合[J].教学与研究,2004(8):20-24. 被引量:14
-
6袁祖社.文化“公共性”的视野与个体生存意义根基之探寻[J].人文杂志,2004(5):33-39. 被引量:10
-
7郭湛,王维国.公共性论纲[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6):1-5. 被引量:20
-
8郭湛.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5(3):32-38. 被引量:355
-
9尚杰.网络技术与后现代哲学[J].哲学动态,2005(5):12-14. 被引量:2
-
10袁祖社.文化“公共性”理想的复权及其历史性创生——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的解释视域[J].学术界,2005(5):17-26.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5
-
1陈仕平,龚任界.哲学视野中公共性建构面临的危机及其化解[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4):24-29. 被引量:2
-
2邓莉.公共性问题:研究现状与路径选择[J].哲学动态,2010(7):35-41. 被引量:16
-
3袁祖社,高扬.虚拟与实在二重景观下多元交互主体价值存在的探讨--网络生活场景的公共性价值理想的反思与吁求[J].江苏社会科学,2011(3):59-63. 被引量:8
-
4薛俊强,黄晓锋.现代社会的理性重建与整合——哈贝马斯与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公共性”价值意蕴及其比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64(4):121-127. 被引量:4
-
5赵静波.多元价值观的困境与公共理性的建构——以“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为视角[J].学习与实践,2018,0(1):119-12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34
-
1向芬,杨肇祎.新闻公共性反思:概念源流、理论取用与问题思辨[J].全球传媒学刊,2022,9(5):131-145. 被引量:7
-
2陈运生.对中国系统论宪法学的反思[J].法学研究,2021(2):19-34. 被引量:6
-
3程方方.论户籍制度中公共性的缺失[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2(4):258-258.
-
4贾英健.网络信息时代人生存的矛盾困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3):45-50.
-
5张秀琴.作为“学术景观”的现实和作为“现实”的学术景观——2012年国内外“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J].学术研究,2013(6):1-8. 被引量:1
-
6王冰,张晓莲.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测度——基于武汉市交通拥堵治理政策的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3(6):67-74. 被引量:9
-
7王莉,孙建华.网络背景下大学生虚拟生存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0):81-84. 被引量:2
-
8唐魁玉.网络社会及其社会本体论诠释[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5-11. 被引量:6
-
9倪代川.论大学图书馆公共性形成与发展[J].现代情报,2014,34(8):56-60.
-
10李宁,刘婷.近十几年来国内知识分子公共性问题研究述评[J].云南社会科学,2014(5):43-46. 被引量:1
-
1王庆丰.马克思的辩证法与哲学的视域转换[J].人文杂志,2003(6):5-7. 被引量:1
-
2人学研究之我见[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17(6):46-46.
-
3关于五届佛代会的新闻报道[J].法音,1987(3):41-44.
-
4孟琦.视域转换与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兼与孙亮同志商榷[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6):64-69.
-
5刘英杰,徐向凤.从视域转换看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J].学理论,2013(13):74-75. 被引量:1
-
6吕福康.关于经济伦理转型与重构的思考[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3(4):65-69.
-
7常江,宁文斌.马克思历史观变革之思想真义[J].长白学刊,2010(5):9-13.
-
8汪维藩.双刃——读《启示录》有感(三)[J].天风,2013(8):32-33.
-
9孙建茵.从阶级伦理到日常生活伦理——布达佩斯学派的伦理视域转换[J].求是学刊,2016,43(6):12-18. 被引量:4
-
10杨国荣.你的权利,我的义务——权利与义务问题上的视域转换与视域交融[J].哲学研究,2015(4):47-56.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