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眼屈光参数变化规律。方法:对171例(299眼)高度近视患者,应用IOL-Master(德国Carl Zeiss公司)测量眼轴(AL)、角膜屈光力及前房深度(ACD);采用日本产Nidek综合验光仪进行医学验光。按屈光度不同将所有患者编成A、B、C 3组,A组(-6.00 DS~-10.00 DS)30眼,B组(-10.25DS~-15.00 DS)104眼,C组(≥-15.25 DS)165眼。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结果:3组AL差异有显著性(P<0.001)。3组等效球镜屈光度(SE)均与AL明显相关(-0.531≤r≤-0.434,P<0.05)。C组ACD明显低于A、B组(P=0.023,A组;P<0.001,B组)。屈光参差度与眼轴差明显相关(r=0.862,P<0.001)。C组总体散光度大于A、B组(P=0.004,A组;P=0.013,B组),而角膜散光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3组散光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78),散光类型构成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0.202)。结论:眼轴延长对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程度的加深具有决定性意义,而角膜屈光力只是在SE>-15.00 DS时才发挥微弱作用。随着眼轴的延长,ACD有减小的趋势。屈光参差的生物学基础为双眼眼轴的差异。随着高度近视屈光度的增加,散光度有增加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眼内散光的增加。散光发生与否及散光类型构成均与屈光度无关。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250-2252,共3页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