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总结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抓好头季稻生产和培育好再生稻等内容,以供水稻种植户参考。
作者
李发保
张大来
机构地区
安徽省肥西县柿树岗农技站
肥西县科技中心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5期227-227,229,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再生稻
高产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1.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37
1
徐忠诚,周文富,吴琛,龚成华.
水稻提质增效栽培集成新技术[J]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2007(6):22-23.
被引量:10
2
张桂莲,屠乃美,张顺堂.
喷施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4,24(5):26-26.
被引量:11
3
张洪松,黄友钦.
再生芽萌发生态条件的初步研究[J]
.再生稻,1994(1):30-33.
被引量:2
4
黄友钦,刘仕琳.
高温伏旱期不同土壤水分对再生稻的影响[J]
.再生稻,1995(1):79-84.
被引量:1
5
蔡志刚.
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5-77.
被引量:47
6
张洪松,任天举.
重庆市再生稻生产稳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
.再生稻,1996(2):1-6.
被引量:2
7
屈学灿,石磊.
再生稻栽培技术理论研究[J]
.科技咨询导报,2007(20):248-248.
被引量:2
8
杨兵,张恩健.再生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0(5):9.
9
杨兵,张恩健.再生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J]安徽农业,2000(05).
10
熊洪.方文,谭震波.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的适宜收割期[J].四川农业科技.1990(4):4.
引证文献
11
1
陈家威.
优质稻天优3301作再生稻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96-196.
被引量:3
2
洪日明.
再生稻生产技术[J]
.农技服务,2009,26(5):14-15.
被引量:1
3
陈良礼.
五夫镇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31-31.
4
赖贵青,赖淑媛,罗玉新.
天优673作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4):24-25.
被引量:1
5
江添喜.
再生稻种植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3(4):106-106.
6
陈志华.
Ⅱ优辐819作再生稻种植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14,45(1):53-54.
7
谢磊,易苏丹,许晖,张华,韩昌友.
荆州市发展再生稻面临的问题与建议[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02-4804.
被引量:4
8
贾信荣.
不同时期喷施赤霉素对再生稻芽苗及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4):124-125.
被引量:5
9
丁春霞.
准两优608主季不同收获期对主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19,25(5):51-52.
10
郭宏政,刘伟,张承玉.
沿淮地区再生稻生产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21(19):31-3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蔡光璟.
优质稻新组合天优3301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9):195-195.
2
张水生.
天优3301水稻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83-83.
3
王志成.
对有机水稻栽培技术的探究[J]
.中国农业信息,2013,25(11):25-26.
被引量:1
4
谢磊,许晖,曹纯海,刘署艳,江庆生,史方春,张天晓,李守华.
江汉平原再生稻机械化生产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和品种适应性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0):2462-2465.
被引量:5
5
章剑,彭玉菊.
超级稻+再生稻高效栽培绿色增产技术试验示范[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0-21.
被引量:1
6
涂军明,李景润,皮楚舒,熊之曦,钱太平,梅少华,吴金元,肖齐圣,张羽,马皓,周薇.
黄冈市再生稻生产现状、问题及适度发展建议[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3):3276-3279.
被引量:9
7
汪浩,张强,张文地,李思宇,黄健,朱安,刘立军.
腋芽萌发能力对再生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2020,34(3):205-216.
被引量:26
8
陆邦平,余文畅,淡育红,刘冬,王诗平.
“紫云英-两系杂交稻-再生稻”模式在双湖村的推广应用及思考[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5):56-58.
9
武茹,王姣梅,夏胜明,凌霄霞,谢国生.
长江中下游地区杂交中稻再生稻品种适应性的综合评价与筛选[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0,39(3):19-27.
被引量:12
10
马玲.
再生稻生产现状及其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22(3):12-15.
被引量:11
1
江添喜.
再生稻种植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3(4):106-106.
2
曹秀霞,吴建勇,邢朝柱,郭立平,戚廷香,王海林.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6):8-13.
被引量:9
3
吴宏亚,朱冬梅,张伯桥,高德荣,程顺和.
江苏弱筋小麦品种表现及存在问题探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169-172.
被引量:14
4
张洪建,汪兴林.
大豆原种种子生产技术分析[J]
.黑龙江粮食,2015(8):54-55.
5
郝杰.
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成立 探索棉花供给新模式[J]
.纺织服装周刊,2016,0(45):42-42.
6
王侠礼.
生物技术在兰花产业上的应用[J]
.北方园艺,2004(6):79-80.
被引量:8
7
张正斌,段子渊,王丽芳,翟立超,徐萍,刘坤,李贵.
黄淮南片粮仓现代农业发展战略[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3):309-315.
被引量:11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 第1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