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白嘉轩形象的农民本性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虽然在白嘉轩身上浸透着儒家文化精神,但他毕竟是一个农民,农民的本性多于或显于儒学的理性,二者既非同一事物,又非完全对立,而是在统一中偶尔表现出矛盾来。他对白鹿的向往,他深沉的土地情结与农本意识以及他对劳动的崇拜、家庭(族)意识等等,都是农民本性的最真实的表达。
作者
洪雁
高日晖
机构地区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7-169,共3页
Academic Exchange
关键词
陈忠实
《白鹿原》
白嘉轩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白鹿原》评论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
杨迎平.
在白嘉轩“仁义”招牌的背后[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8(1):24-27.
被引量:4
3
李秋梅,杜敏,宋丽华.
《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对儒家文化的阐释[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27(2):225-228.
被引量:6
4
十三经注疏·礼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0.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陈涌.
关于陈忠实的创作[J]
.文学评论,1998(3):5-21.
被引量:32
2
赫牧寰.
历史与文化的痛苦——论《白鹿原》的文化意识[J]
.求是学刊,1998,25(1):84-86.
被引量:4
3
张国俊.
中国文化之二难(下)──《白鹿原》与关中文化[J]
.小说评论,1998(6):22-34.
被引量:5
4
李继凯.
20世纪秦地小说的文化主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3):123-128.
被引量:3
5
叶朗.
儒家美学对当代的启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2(1):50-56.
被引量:28
6
[3]徐远学.儒学与东方文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7
周仁政.
传统的魁力──《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探析[J]
.淮阴师专学报,1996,18(1):5-9.
被引量:2
8
罗成琰,阎真.
儒家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
.文学评论,2000(1):62-72.
被引量:21
9
季羡林.
漫谈伦理道德[J]
.文史哲,2002(1):5-8.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13
1
李益,王聪.
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矛盾的儒者形象[J]
.作家,2008,0(12):20-20.
被引量:1
2
莫莎.
浅论《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7-9.
被引量:2
3
郑周明.
《白鹿原》的女性悲剧[J]
.学术探索,2006(1):124-127.
被引量:10
4
葛敏.
试论忠实践行儒家文化的白嘉轩形象[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2):72-74.
被引量:1
5
辛晓玲.
音乐意境:从文学到电视文学[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25(5):93-95.
被引量:1
6
龙显昭.
禹羌文化惠泽华夏[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28-32.
7
沈芸.
论《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形象[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79-81.
被引量:1
8
李爱华.
《白鹿原》中的人物命运与历史反思[J]
.文教资料,2013(19):6-7.
9
顾婷婷.
夏朝“学校”音乐教育探微[J]
.巢湖学院学报,2013,15(5):87-89.
被引量:1
10
傅嘉.
《白鹿原》小说与电影改编的审美差异化[J]
.电影文学,2016(21):97-9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
1
彭琢,董宁.
从《白鹿原》看陈忠实的创作特色[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S2):130-132.
被引量:3
2
朱水涌.
《红旗谱》与《白鹿原》两个时代的两种历史叙事[J]
.文艺理论研究,1998(5):65-71.
被引量:8
3
马宏伟,干与.
历史的人与人的历史──《创业史》、《白鹿原》人物配置的对比分析及其它[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8(2):57-61.
被引量:1
4
雷军.
《白鹿原》的历史感[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1):19-20.
被引量:1
5
张明武.
儒家文化的反思——读《白鹿原》[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1):66-69.
被引量:5
6
沈庆利.文化的反思和坚守──《白鹿原》主题解读[J].济宁师专学报.1996(02)
7
董长江.
《白鹿原》中的新历史主义锋芒[J]
.文学界(理论版),2011(1):88-89.
被引量:4
8
王蓉.
文化的感召 历史的反思——论《白鹿原》中白嘉轩复杂的人物形象[J]
.科学咨询,2010(A07):12-1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潘丽莎.
寻回失落的民族灵魂——浅析《白鹿原》对儒家文化的皈依[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2):116-117.
被引量:1
2
张志会.
陈忠实《白鹿原》中的民族思想及政治观[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9):83-84.
3
朱之润.
《红旗谱》与《白鹿原》中农民形象的比较分析——以朱老忠与白嘉轩为中心[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4):122-125.
被引量:1
4
黄雅玲.
从《白鹿原》叙事文风管窥陈忠实的创作思想[J]
.新丝路(下旬),2015(18):97-98.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夏旭光.
冲破家族观念的围城:论《白鹿原》的悲剧意义[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0):191-192.
2
王颖.
寻根文化创作心理的新皈依——以《白鹿原》的人物心理为例[J]
.青年文学家,2017,0(10X):67-67.
1
沈芸.
论《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形象[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79-81.
被引量:1
2
葛敏.
试论忠实践行儒家文化的白嘉轩形象[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2):72-74.
被引量:1
3
黄定威.
《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探析[J]
.青春岁月,2012,0(24):18-19.
被引量:1
4
任志存.
黄土地上的独特风景——浅论《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所蕴含的传统文化[J]
.考试周刊,2007(45):96-97.
5
曾广开.
《三字经》的文化精神[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2(3):6-10.
被引量:2
6
李中山.
生命意识的张扬与文化精神的传承[J]
.芒种(下半月),2014(5):115-116.
7
佘丹清.
重读路遥《人生》之思考[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0(4):50-53.
被引量:1
8
杨康鑫.
儒家文化精神彰显下的人格魅力——《白鹿原》人物形象浅析[J]
.黑河学刊,2012(2):18-19.
被引量:3
9
唐汝青.
波澜壮阔 旖旎多姿─—漫评《白鹿原》[J]
.河池师专学报,1995,15(1):94-99.
10
林爱民.
好一个“大写”的地主——试析《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的创新意义[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1):78-81.
被引量:11
学术交流
200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