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城市在校外来青少年社区归属感研究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5所公办学校的调查、访谈,以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城市外来青少年社区归属问题,得出结论:公立学校的外来青少年的社区归属感状况并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来自社会的排斥更有了强烈的体验。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宽,教育行政部门及公立学校以及社区应该采取措施促使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
作者
赵璨
费梅苹
冯承才
金振浪
周会敏
机构地区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0-25,共6页
Journal of Guangdong College of Young Cadres
关键词
城市在校外来青少年
社区归属感
社会融合
社会排斥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14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21
参考文献
3
1
孙璐.
论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J]
.理论月刊,2006(11):35-38.
被引量:19
2
陆士桢,陆玉林,吴鲁平.
社会排斥与社会整合——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社会保护政策研究[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23(5):1-11.
被引量:31
3
王开玉.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2007.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吴鲁平.
优势群体,还是优先群体?——变动世界中青年社会地位的一种跨文化比较研究[J]
.青年研究,1999(6):6-12.
被引量:17
2
韩嘉玲.
北京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J]
.青年研究,2001(8):1-7.
被引量:85
3
戴维 李强等译.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
孙淑清.北京外来工:社会学、经济学视角研究[J].人口与经济,1999,(5).
5
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基本对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
韩嘉玲.中国民办教育组织与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7
[美]Vincent N.Parrillo;Ardyth Stimson.当代社会问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8
陆士桢,宣飞霞.
关于中国社会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J]
.青年研究,2002(7):1-7.
被引量:35
9
胡书芝,吴新慧.
生存在边缘——对青年民工社会融入状况的社会学分析[J]
.青年探索,2004(2):8-11.
被引量:24
10
潘泽泉.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发展困境与社会风险——社会排斥与边缘化的生产和再生产[J]
.战略与管理,2004(1):87-91.
被引量:50
共引文献
48
1
龚晶,胡世明.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农民教育培训[J]
.发展研究,2008,25(9):94-95.
被引量:5
2
刘慧涵.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困境及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以北京石景山HA打工子弟小学为例[J]
.社会工作,2010(18):40-42.
被引量:2
3
崔凤,毛凤彦.
社会排斥与城市贫困家庭的住房问题[J]
.学习与探索,2005(5):117-120.
被引量:8
4
黄平,蒋平.
城镇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发展及教育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10):13-15.
被引量:1
5
熊少严.
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整合与学校教育的指导策略[J]
.广东社会科学,2006(1):165-169.
被引量:43
6
蒋平.
城镇青少年弱势群体教育弱化问题研究[J]
.兰州学刊,2006(2):200-201.
被引量:2
7
陈成文,刘剑玲.
当前弱势青年群体的社会支持网探究[J]
.青年探索,2006(2):11-15.
8
李超平.
先进的城市文化需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同步发展[J]
.图书馆建设,2006(3):9-11.
被引量:17
9
毛凤彦.
从市场能力与社会排斥看失业问题[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6(3):65-68.
10
骆群.
“弱势群体”再界定[J]
.南京社会科学,2007(3):82-87.
被引量:31
同被引文献
147
1
任云霞,张柏梅.
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研究[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2):14-16.
被引量:20
2
顾唯页.
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J]
.文教资料,2006(31):84-85.
被引量:37
3
赵晓曼,鲜章兴.
“民工潮”下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分析[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5(4):50-51.
被引量:8
4
温颖,李人龙,师保国.
北京市流动儿童安全感和学校归属感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4):188-192.
被引量:24
5
臧亚俊.
外来青少年与当地青少年团伙犯罪的比较[J]
.青少年犯罪问题,1997(1):26-28.
被引量:2
6
李煜,黎氏.
影响社区归属感的要素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7(4):104-105.
被引量:4
7
丘海雄.
社区归属感——香港与广州的个案比较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9(2):59-63.
被引量:46
8
华耀龙.
招收流动人员子女入学 全面普及义务教育[J]
.天津教育,1994(6):13-14.
被引量:10
9
雷有光.
都市“小村民”眼中的大世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认知的调查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2004(6):27-31.
被引量:60
10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被引量:7704
引证文献
6
1
叶继红.
城郊农民集中居住区移民社区归属感研究[J]
.西北人口,2011,32(3):27-30.
被引量:17
2
周皓,荣珊.
我国流动儿童研究综述[J]
.人口与经济,2011(3):94-103.
被引量:83
3
叶一舵,熊猛.
团体归属感对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50-160.
被引量:8
4
高磊,赵小兰,张玉婷.
我国青少年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5):340-342.
5
熊远来,周广庆.
拆迁安置居民社区归属感研究——以临安市锦城街道文昌阁社区为例[J]
.人类工效学,2016,22(1):26-31.
被引量:3
6
叶一舵,赵巾慧,丘文福.
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对团体归属感的影响:认同整合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6(3):143-150.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21
1
陈慧,庄莉,庄芳,苏晓慧.
儿童真人图书对促进随迁儿童正向发展的可能性探索[J]
.心理月刊,2023(24):189-191.
2
王睿,胡梦迪,宋若飞.
流动儿童攻击行为成因分析及教育建议[J]
.心理月刊,2023(18):206-209.
被引量:1
3
刘文佳.
新市民社区认同问题及共同体意识的中介效应研究——基于广东省H区的实证调查[J]
.探求,2022(5):41-50.
4
刘燕丽,姚继军,田亚惠,周世科.
随迁子女是否实现了优质教育机会均等[J]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9(1):27-44.
被引量:2
5
张大维,谢洪波,余彧.
封闭化与街角化:流动儿童现状及其社区融入研究--基于W市H社区的调查[J]
.社会主义研究,2012(2):87-91.
被引量:11
6
池芳春.
通过宅基地地票交易筹措农村劳动力进城住房资金[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394-397.
7
陈先浪,康洁,陈健.
农民集中居住引发的问题及思考——成都市龙泉驿区调查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15511-15514.
被引量:4
8
刘程.
流动儿童的社会福利现状与发展策略[J]
.当代青年研究,2012(8):27-31.
被引量:4
9
马飞飞,钟培松,石国政,张琴,沈姚,董玉婷.
上海嘉定区外来民工子弟小学学生生存质量状况[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24(1):35-38.
被引量:7
10
张巧玲,张曼华,刘婷.
北京市流动儿童心理需求访谈的质性分析[J]
.医学与社会,2013,26(5):84-86.
被引量:3
1
金小红,应辰.
“互构”型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与城市外来青少年犯罪[J]
.兰州学刊,2010(8):100-104.
被引量:14
2
张艳华,金小红.
失范理论视野下的外来青少年越轨——一个真实案例的解读[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2):19-22.
被引量:3
3
郜云.
小组工作在外来青少年社会适应中的应用及重要意义[J]
.科技风,2017(5):250-250.
4
许泽祯.
城市外来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及对策探析[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2):89-90.
被引量:1
5
金小红,陈琴.
越轨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外来青少年犯罪成因——基于对武汉市流动犯罪青少年的调查[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7(3):58-61.
被引量:1
6
金小红,陈薇.
越轨理论视角下的城市流动犯罪青少年调查[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3):22-29.
被引量:4
7
臧亚俊.
外来青少年与当地青少年团伙犯罪的比较[J]
.青少年犯罪问题,1997(1):26-28.
被引量:2
8
李小.
外来务工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社会学探析[J]
.科技风,2009(19).
9
刘震,张庆武,张磊.
青年在哪里——北京市青少年居住分布、从业人员分布情况分析[J]
.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12(5):49-50.
10
张冬晓.
浅议上海新客站地区外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J]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1996,23(3):78-79.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