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双证书”式、“订单”式、顶岗式、工学交替式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形式。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实训基地建设是基础、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核心、制度创新是保证。
作者
林东
机构地区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54-55,共2页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途径
形式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05
同被引文献
85
引证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51
参考文献
4
1
郑国强.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纵论[J]
.职教论坛,2005,21(08X):20-23.
被引量:81
2
楼一峰.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高职教育发展的深入思考[J]
.职教论坛,2005,21(04S):25-27.
被引量:40
3
吴安南,屈武江.
开展产学结合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
.辽宁高职学报,2005,7(6):137-138.
被引量:10
4
周文锦.
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04,24(10):55-57.
被引量:84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李建求.
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01,22(31):17-20.
被引量:116
2
任君庆,苏志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高职办学的社会声誉[J]
.中国高等教育,2005(3):45-46.
被引量:19
3
王毅,杨贵权,艾健.
坚持就业导向 破解高职就业难题[J]
.中国高等教育,2005(3):47-48.
被引量:8
4
徐涵.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M].,..
5
Bailey, T. (1995) Learning to Work:Employer Involvement in School-to-Work Transition Program.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4.
6
熊家华.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教育[A]..2000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
7
Bailey, T. (1995) Learning to Work:Employer Involvement in School-to-Work Transition Program.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4.
8
郑国强著.新世纪的技术与职业教育[M].中国文联出版社.
9
高原等.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职高专网
10
鲍宗豪.
科学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促进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J]
.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4):20-24.
被引量:42
共引文献
205
1
高文骁.
高职高专法律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J]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54-56.
被引量:3
2
王微.
特色育人 和谐发展——试析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办学理念[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6(3):70-74.
3
江俐蓉.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培养模式设想[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39-40.
4
徐梅.
谈高职院校的“双证书”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18-18.
被引量:4
5
王风刚.
高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5-5.
被引量:4
6
程迪祥,方柯,张亚丹.
创新专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S1):62-64.
7
王少华.
基于SWOT分析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竞争策略[J]
.成人教育,2009,29(9):30-31.
被引量:5
8
吕俊霞,邱建新,李金锁.
浅谈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J]
.华章(初中读写),2008(7).
被引量:4
9
池巧珠.
会计教学与创新教育[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2-74.
被引量:1
10
王胜华,郭跃,肖细根.
基于KAS模式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整合与实践能力培养[J]
.科技经济市场,2006(11):32-3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5
1
刘松林.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的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09,29(1):72-75.
被引量:60
2
李建求.
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01,22(31):17-20.
被引量:116
3
杨广泉.
加快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高职办学水平[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S1):134-136.
被引量:4
4
孙寿亮,李良斋.
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发展体系建设研究[J]
.求实,2010(S2):238-239.
被引量:2
5
李霞林.
浅析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1):107-110.
被引量:9
6
方玲玉.
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三赢”模式的探讨[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4):79-81.
被引量:3
7
马永红,刘恋,郑晓齐.
高等教育供应链形态的特殊性初探[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3):93-96.
被引量:39
8
张增学,乔艳华.
对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学分制必要性和框架构建的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9):31-33.
被引量:4
9
李立.
学分制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冲击与创新思考[J]
.榆林学院学报,2004,14(1):111-113.
被引量:9
10
翟轰.
深化高职教学改革的体会和启示[J]
.教育与职业,2005(16):31-3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2
1
赵居礼,刘向红.
基于学分制制订高职教学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9(2):65-66.
被引量:6
2
刘向红,赵居礼.
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制定高职教学计划的实践与探索[J]
.职教论坛,2009,25(6):22-25.
被引量:3
3
关云飞,吴德华,黄贵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工学六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5):123-124.
被引量:3
4
光昕,李沁,光昭,董晓妮,刘何.
高职工业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09(23):172-173.
被引量:1
5
张春平.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基于常州高职园区教学联合体的思考[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19-21.
被引量:7
6
颜宝.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培养[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5):177-177.
被引量:1
7
刘学军.
适应市场的土建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探讨[J]
.市场论坛,2010(4):89-90.
被引量:2
8
王正荣.
煤炭类高职矿山地质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J]
.中国地质教育,2010,19(2):81-86.
被引量:2
9
成立平,程桂珍.
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的思考[J]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4):1-4.
被引量:5
10
沈莉.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旺工淡学、岗位轮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9-1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1
1
邓志辉,赵居礼,王津.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重构人才培养方案[J]
.中国大学教学,2010(4):81-83.
被引量:74
2
张晓霞,陈卓颐,罗洪英,李福胜,李静.
学分制跨学期考试对专业必修课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为例[J]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35-37.
3
吴金凤.
模拟公司教学法在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2010(34):178-179.
被引量:2
4
李杰峰,赵建厂,李卫民.
基于示范校建设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1):51-53.
被引量:1
5
王建梁,王雪颖.
国内职业教育园区办学研究综述[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1):20-23.
被引量:5
6
张扬,胡斌武.
职教园区建设研究述评[J]
.职教论坛,2011,27(10):45-47.
被引量:12
7
张锴.
高职医学毕业生进入社区医院的现实性与可行性[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2):72-73.
被引量:1
8
黄建国.
基于建设行业岗位技能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11):118-119.
9
蒋苇苇.
大连市商务日语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8):218-220.
被引量:2
10
于瑞,彭卫锋.
不同成长阶段高职学生心理因素对项目化教学影响的探索[J]
.考试周刊,2013(44):165-166.
1
王少岩.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J]
.辽宁高职学报,2004,6(1):42-44.
被引量:15
2
徐启新.
职业教育发展漫谈[J]
.现代教育,2013(8):92-92.
3
赵莹雪.
“工学交替式2+1”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
.职教论坛,2011,27(27):15-17.
被引量:6
4
刘瑛.
财金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24(2):63-66.
被引量:3
5
林明.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及其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J]
.贺州学院学报,2014,30(4):112-115.
被引量:5
6
赵云龙.
基于“逆向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4(1):57-58.
7
楼世洲,陈明昆.
希腊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J]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9):76-80.
被引量:1
8
陈明昆.
希腊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J]
.成人高等教育,2005(2):61-64.
9
赵莹雪.
“工学交替式2+1”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20(3):37-39.
被引量:10
10
刘兵,张智靓.
基于专业调研的三阶段工学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
.价值工程,2014,33(13):221-222.
被引量:1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年 第2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