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治中焦如衡”治则探析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分析了"治中焦如衡"治则的内涵,阐述了其治则指导下的治法及在脾胃病辨治中的意义。
作者
徐玉锦
机构地区
延边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3-33,共1页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治中焦如衡
治则
理论研究
分类号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1
孔繁林,孔繁森.
论通补是脏病虚证的基本治则[J]
.中医药研究,1997,13(4):5-6.
被引量:7
2
周庆博,冯志鹏,邵念方.
寒热并用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J]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3):103-104.
被引量:6
3
王维,骆常义.
骆常义辨治脾胃病的经验[J]
.四川中医,2004,22(11):1-2.
被引量:4
4
谭德福.
《伤寒论》中的治则思想探讨[J]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22(5):72-76.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周次清.谈“心肾不交”[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4,8(1):33-33.
2
颜德馨,颜乾麟,颜乾珍,颜新,颜亦鲁.
气血与衰老[J]
.江苏中医,1990,11(4):27-29.
被引量:36
3
李顺成,蒋文跃,王传社,王玉明,李志新,李燕燕.
正虚挟瘀是衰老的主要机制[J]
.中国医药学报,1992,7(6):4-7.
被引量:70
共引文献
12
1
程康林,张敏州,李新玥.
通冠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7):811-812.
被引量:4
2
冯奕斌,罗伟权,朱世清.
从黄连及其复方古今临床应用,发掘现代临床新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0):1221-1225.
被引量:19
3
陶智会,李勇.
从治中焦如衡谈和法在脾胃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
.江苏中医药,2011,43(12):7-8.
被引量:3
4
陶智会,李勇.
从“治中焦如衡”析古方在脾胃疾病中的应用[J]
.四川中医,2013,31(2):34-35.
被引量:1
5
李淑玲,潘文,康开彪,叶丙霖.
益气活血方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J]
.西部中医药,2017,30(1):62-65.
被引量:17
6
潘力弢,吴定辉,李一明.
李一明教授基于“治中焦如衡”思想治疗慢性脾胃病经验浅析[J]
.四川中医,2020,38(10):12-14.
被引量:2
7
史扬,柳红芳,郭燕,南茜,安至超.
从“肾藏精”探讨补益肾精法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J]
.中医学报,2021,36(2):257-261.
被引量:24
8
王堂龙,杨超,郑莉,张欣.
骆常义运用胃炎全方治疗慢性胃炎经验举隅[J]
.山西中医,2022,38(7):6-8.
9
张高峰,程康林.
通冠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3):136-137.
被引量:10
10
胡少旭,曹兰秀.
寒热并用配伍治疗过敏性鼻炎[J]
.吉林中医药,2019,0(6):834-83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6
1
王乐平,蒋之昂.
“治中焦如衡”与湿热证治浅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00,19(S1):96-97.
被引量:5
2
王维,骆常义.
骆常义辨治脾胃病的经验[J]
.四川中医,2004,22(11):1-2.
被引量:4
3
王宁群.
治中焦如衡与脾升胃降——姜良铎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探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2):88-89.
被引量:9
4
何德昭.
论“和”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核心[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1):6-7.
被引量:15
5
蔡淦.
慢性胃炎的中医药诊治要点[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3):1-2.
被引量:11
6
徐树楠.中医经典通释-温病条辨,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25.
7
熊曼琪.伤寒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74.
8
孔繁林,孔繁森.
论通补是脏病虚证的基本治则[J]
.中医药研究,1997,13(4):5-6.
被引量:7
9
陶汉华.
脾胃病辨证论治中的和谐观[J]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2):795-796.
被引量:2
10
郭海,龚婕宁.
从实际病例理解“治上焦如羽”[J]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139-14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陶智会,李勇.
从治中焦如衡谈和法在脾胃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
.江苏中医药,2011,43(12):7-8.
被引量:3
2
陈凤芝.
吴鞠通“治病法论”学术思想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3):457-458.
被引量:6
3
汤吉慧.
中焦如衡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意义探讨[J]
.中国伤残医学,2012,20(3):120-122.
4
宋瑞平,舒劲,边玉龙.
廖志峰教授基于“治中焦如衡”思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探析[J]
.中医药导报,2017,23(10):16-1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陶智会,李勇.
从“治中焦如衡”析古方在脾胃疾病中的应用[J]
.四川中医,2013,31(2):34-35.
被引量:1
2
朱亚亮,周奎龙.
吴鞠通《医医病书》的创作缘由及其为医之道[J]
.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0):108-109.
被引量:2
3
王琳,张会珍.
从“治中焦如衡”探讨脾胃疾病的治疗[J]
.河南中医,2015,35(5):936-938.
被引量:4
4
郭海,赵晓峰,王兆军,王殿虎,龚婕宁.
吴鞠通“精确识证”观念在乳糜尿治疗中的运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2):298-301.
被引量:2
5
张晓雷,王玉光,沙茵茵,马家驹,姜苗.
近现代医家对和法的认识及临床应用[J]
.环球中医药,2016,9(11):1427-1432.
被引量:7
6
陈玲,黄欢,廖永丽.
《内经》升降出入理论溯源及胃食管反流病论治分析[J]
.四川中医,2019,37(8):13-15.
被引量:3
7
冯晓纯,李爽,洪天一.
从湿温疫毒浅议新冠肺炎的病因与防治[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4):613-615.
被引量:4
8
黄廉鑫,刘元献,蒋凡,朱海华.
《寿世保元》耳部疾病用药规律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21,40(12):1318-1325.
被引量:1
9
刘顺庆,白丽霞,卢雨蓓,王耀东,吴兆雄,李云鹤,杨佩佩,廖志峰(指导).
廖志峰“健胃和中”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应用[J]
.西部中医药,2022,35(11):85-89.
被引量:1
10
豆鹏程,代禹红,田利利,舒劲(指导).
舒劲主任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
.西部中医药,2023,36(1):36-39.
被引量:2
1
刘耀东,徐安波,王敬华,孙丽萍.
浅谈从中焦论治中风[J]
.国医论坛,2010,25(6):46-46.
被引量:3
2
郑建功.
“治中焦如衡”辨治难治性慢性胃炎的体会[J]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48-649.
被引量:1
3
沈雪康.
论“治中焦如衡”原则对慢性胃炎指导作用[J]
.现代康复,1999,3(6):754-755.
4
蔡淦.
“治中焦如衡”为调治脾胃病大法[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6):3-5.
被引量:14
5
汤吉慧.
中焦如衡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意义探讨[J]
.中国伤残医学,2012,20(3):120-122.
6
陶智会,李勇.
从“治中焦如衡”析古方在脾胃疾病中的应用[J]
.四川中医,2013,31(2):34-35.
被引量:1
7
肖雄,李春婷.
国医大师徐景藩临床验案2则及用药经验浅析[J]
.江西中医药,2016,47(8):28-29.
被引量:2
8
任博宇,姜树民.
姜树民治疗脾胃病的常用药对及学术思想[J]
.湖南中医杂志,2016,32(6):27-29.
9
樊新昱.
对“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理解[J]
.中医临床研究,2012,4(6):49-49.
被引量:1
10
陶智会,李勇.
从治中焦如衡谈和法在脾胃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
.江苏中医药,2011,43(12):7-8.
被引量:3
四川中医
200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