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山历史文化和羌文化保护与利用座谈会”综述
被引量:3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6-160,共5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同被引文献10
-
1黄安民,李洪波.文化生态旅游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3):56-58. 被引量:64
-
2喇明英.民族文化——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N].四川日报理论创新版,2008-10-07.
-
3张海洋,张曦等.如何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少数民族权益——羌族聚居区文化保护需求的分析及政策建议[N].中国民族报,2010-04-23.
-
4乐黛云.中国文化面向新世界[N].贵州日报,2011-04-27.
-
5冉光荣 李绍明.羌族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43.
-
6王金玲,马遵平.北川小寨子沟景区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7):34-37. 被引量:10
-
7蒋娟,苏智先.北川小寨子沟地区民族生态旅游经营模式探讨[J].资源与产业,2009,11(1):78-81. 被引量:4
-
8王大悟,司马志.北川旅游业灾后重建的产品开发体系研究[J].旅游论坛,2009,2(1):41-45. 被引量:13
-
9王大悟.论羌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北川羌族自治县旅游业灾后重建研究[J].旅游科学,2009,23(1):57-60. 被引量:12
-
10农红萍.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城市建筑风貌探索[J].山西建筑,2010,36(9):15-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7
-
1邵明亮.羌族文化在大众传媒视域中的障阻解析[J].传播与版权,2014(4):113-115. 被引量:3
-
2宋增文,周建明,所萌,王茜.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1):128-131. 被引量:12
-
3马知远,蒋彬.羌文化在影像中再现或“被建构”——论当下影视媒体对羌族文化的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11):142-146. 被引量:1
-
4韩云洁.岷江上游羌族服饰“纳啵”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5):42-46. 被引量:1
-
5宋扬.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以灾后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J].商情,2013(46):272-273.
-
6张世均,白珍.2012年中国羌学研究述评[J].民族学刊,2013,4(6):28-37. 被引量:2
-
7刘瑜.全媒体时代下关于羌族文化传播的思考[J].新闻传播,2014(1):140-140. 被引量:2
-
8刘珂.绘画艺术特征探析——以羌族《释比图经》为例[J].芒种,2014,0(11):193-194.
-
9向业容,刘雷.汉羌山地村寨文化传承策略探讨[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5,0(3):192-194. 被引量:1
-
10陈祺,刘正文,张立昌.中学环境文化植物造景研究——以宁强县天津中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规划为例[J].绿色科技,2015,17(5):105-108.
-
1黎凡.邢岷山 钮晓晴家就是我们的巢[J].健康伴侣,2010(11):62-63.
-
2冯骥才.2008 北川羌文化抢救纪事[J].地图,2011(4):117-123.
-
3汪明清.万州区拟编制“十二五”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J].重庆统计,2010(2):34-34.
-
4王忠礼.李白蜀中事迹考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4(5):84-89.
-
5胡如意.灾害老年社籼中的助人、自助、再助人[J].中国社会工作,2015,0(36):32-33.
-
6本刊特约评论员.“十二五”的人口视角[J].瞭望,2009(48):1-1. 被引量:1
-
7周口市启动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J].人才资源开发,2009(4):41-41.
-
8洪兵.白馬鄉一日[J].今日中国,1991,0(7):78-83.
-
9唐婷,成咏翔.浅析中国人起名字文化哲学[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6):119-119. 被引量:2
-
10办好巴蜀文化精品展 促进川台文化交流合作——访四川省台办副主任张军[J].统一论坛,2012(2):7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