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朝向事物本身”与“实事求是”——对现象学和唯物论的基本原则的反思
被引量:
23
原文传递
导出
作者
张庆熊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22,共5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基金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和国外思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编号EYH315502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
现象学
“实事求是”
事物
朝向
唯物论
真理
成见
偏见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D26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62
同被引文献
186
引证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01
参考文献
7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
2
张庆熊.
维特根斯坦对意向性问题的重新思考[J]
.哲学研究,2007(8):54-61.
被引量:3
3
Husserl, E. , 1954, Die Krisis der europaischen Wissenschafien und die transyendentale Phanomenologie, Husserlinana Band VI, Martinus Nijhoff.
4
Husserl, E. ,1976, Ideen zu einen reinen Phanornenologie und pha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Husserlinana Band III/1 , Martinus Nijhoff.
5
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Werke, 1959, Berlin: Dietz Verlag.
6
Richardson, S.J. , 1963, Heidegger: Through Phenomenology to Thought, Martinus Ni jhoff.
7
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Werke, Band 3, S. 5.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138页,第159页,第160页.
2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95页.
3
Brentano, Franz, 1995, Psychology from an Empirical Standpoint, Routledge.
4
Wittgenstein, Ludwig and Waismann, Friedrich., 2003, The Voices of Wittgenstein : The Vienna Circle, Ludwig Wittgenstein and Friedrich Waismann, London : Routledge.
共引文献
562
1
庄仕文,李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15-17.
2
王江燕.
民主政治建设与公共权力监督[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11-14.
被引量:2
3
戈钟庆.
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42-45.
4
周新城.
经济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J]
.经济经纬,2004,21(4):1-4.
5
杨学功.
“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观念[J]
.哲学研究,2003(2):8-10.
6
王岩.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重构[J]
.哲学研究,2003(3):10-14.
被引量:12
7
陆剑杰.
马克思哲学中人文关怀维度的“解蔽” 要靠对它的实践论的正确解读[J]
.哲学研究,2003(3):35-37.
被引量:5
8
张玉存.
中国古代“为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集体观之比较[J]
.理论学刊,2002(6):113-115.
被引量:4
9
毛健.
论经济增长中的跳跃发展规律[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4):15-19.
被引量:1
10
陈飞龙.
论邓小平文艺以人民为本的思想[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4):4-8.
同被引文献
186
1
杨善华.
感知与洞察:研究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J]
.社会,2009,29(1):162-172.
被引量:24
2
张心向.
刑法裁判规范之品性——基于司法实践建构的视野[J]
.天津法学,2011,27(2):14-21.
被引量:7
3
陈兴良.
构成要件的理论考察[J]
.清华法学,2008,2(1):5-14.
被引量:20
4
冯亚东.
犯罪构成功能论[J]
.清华法学,2007,1(2):54-64.
被引量:14
5
李洁.
法律的犯罪构成与犯罪构成理论[J]
.法学研究,1999,21(5):81-89.
被引量:34
6
克劳斯.海尔德.
海德格尔通向“实事本身”之路[J]
.浙江学刊,1999(2):81-90.
被引量:3
7
陈华兴.
邓小平实事求是理论的价值内涵[J]
.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3):88-92.
被引量:2
8
肖中华.
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概念的再探讨——为犯罪构成“法定说”所作的论证[J]
.法学评论,1999,17(5):43-54.
被引量:9
9
张向葵,王金凤,孙树勇,吴文菊,张树东.
3.5~6.5岁儿童对死亡认知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4):8-11.
被引量:36
10
H.L.A.哈特,刘星.
法律推理问题[J]
.环球法律评论,1991,13(5):17-22.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23
1
吴先宁.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形式化研究[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5):68-73.
被引量:2
2
张定鑫.
十五年来国内“实事求是”研究:回顾及展望[J]
.探索,2009(6):189-192.
被引量:1
3
莫丽娟,王永崇.
教育事实的显现[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1):145-148.
被引量:9
4
张心向.
犯罪构成之三维形态解读——基于现象学社会学的思考[J]
.法学杂志,2011,32(4):62-67.
被引量:8
5
翟光勇.
论新闻采访的“意义”探究及其实现途径[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5):149-150.
被引量:10
6
李旭,李静.
现象学视域下儿童生活世界的含义及认识路径[J]
.全球教育展望,2014,43(7):83-90.
被引量:29
7
韦加速.
从理论、制度和实践三个维度解读课程的形态——以法律课程为例[J]
.教育探索,2014(12):15-16.
被引量:2
8
王丽娟.
课程三维形态解读[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1):1-3.
9
钟武,胡科.
体育显现之视域与方法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2015(4):215-218.
10
童宏亮,李锦.
《花千骨》中“爱的境界”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28(6):123-127.
二级引证文献
101
1
邵卉芳.
多维互动耦合: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4):125-132.
被引量:5
2
王友缘,魏聪,林兰,陈小蓓.
全球视野下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的当代进展[J]
.教育发展研究,2020(8):14-22.
被引量:8
3
张心向,王强军.
社会风险控制视域下的危险驾驶罪研究[J]
.法学杂志,2011(S1):219-224.
被引量:5
4
李琼琼,陈云云.
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前沿热点问题研究综述[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2):103-108.
被引量:1
5
张心向,王强军.
社会风险控制视域下的危险驾驶罪研究[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03-111.
被引量:10
6
赵立春.
浅议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
.管理观察,2012(15):173-173.
被引量:3
7
杨京钟.
基于差异化比较的海峡两岸社区教育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1):175-179.
被引量:1
8
梁芷铭.
服务区域发展的政法类人才职业核心能力拓展研究——以广西北部湾区域高校为例[J]
.林区教学,2013(4):59-61.
9
赵云洁.
文化强国战略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魅力中国,2013(31):193-193.
10
赵云洁.
论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的策略[J]
.魅力中国,2013(32):175-175.
1
靳宝.
胡塞尔现象学视域中的存在论构想[J]
.哲学分析,2015,6(3):62-72.
2
徐县中.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及其对传统哲学方法的超越[J]
.铜仁学院学报,2007,1(5):10-13.
3
张建华.
从方法到对象:亨利的现象学方法批判与现象学的彻底化[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5(5):52-56.
被引量:3
4
吴仁平,陈高华.
《现象学的观念》:先验现象学的正式形成[J]
.江汉论坛,2006(11):55-57.
5
李健国.
现象学的还原、直观和构造[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21-29.
被引量:3
6
钟镇藩.
论精神文明的质和量[J]
.求索,1988(3):35-39.
7
王阿盈.
试论党内法规的属性[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2,21(4):24-26.
被引量:2
8
赵文洁.
法治国家的法理思考[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37(2):68-74.
被引量:1
9
周银芳.
组织工作规律问题初探[J]
.党建研究,2009(8):34-36.
10
沈丽平.
怀特海哲学的现象学之思[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1):44-47.
被引量:1
哲学研究
200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