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2-98,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9
1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206页.
2 黑格尔.《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8-39页.
3 黑格尔.1981年.《黑格尔政治著作选》,商务印书馆.
4 《马克斯恩格斯选集》,1995年,人民出版社.
5 莫基切夫主编.《政治学说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6 Hegel, 1942, Philosophy of Right, trans, by T. M. Knox,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 Pelczynski, Z.A. , 1971, "The Hegelian conception of the state", in Hegel' s Political Philosophy, 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ed. by Z. A. Pelczynski, Camb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 Pelczynski. Z. A. (ed.), 1984, The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Studies in Hegel's Political Philosoph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 Taylor, Ch. , 1975, Hege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共引文献32
1 刘敬东.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理性-非理性动力结构——黑格尔历史理念片论[J] .哲学研究,2002(12):29-34. 被引量:1
2 陆剑杰.论社会实践的它批判和自批判[J] .江海学刊,2005(2):13-18. 被引量:7
3 刘保昌.当代文学对道家文化的超拔[J] .文艺评论,2005(4):36-40.
4 傅长吉,丛大川.论管理与人的生活需要——管理与需要的哲学反思[J] .广东社会科学,2006(1):61-65. 被引量:1
5 吾淳.荀子与黑格尔伦理思想共同点之比较[J] .哲学研究,2006(11):100-106. 被引量:1
6 彭新武.管理哲学的问题及其当代性[J] .哲学动态,2007(2):10-15. 被引量:10
7 沈亚生.价值观相对主义辨析[J] .人文杂志,2008(2):39-41. 被引量:2
8 安云凤,李金和.性权利的文明尺度[J] .哲学动态,2008(10):58-63. 被引量:10
9 李建华,李红革.事物存在的两种形式及其逻辑意义[J] .哲学动态,2008(10):83-86.
10 唐正东.马克思对历史经验论的超越及其当代意义[J] .哲学研究,2009(2):3-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56
1 苏力.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J] .法学研究,1998,20(1):1-13. 被引量:250
2 赵复兴.解放前辉索木鄂温克族社会形态初探[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2(3):54-58. 被引量:1
3 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J] .中国社会科学,1993(4):59-74. 被引量:171
4 唐士其.西方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J] .国际政治研究,1994,15(4):59-65. 被引量:7
5 何增科.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J] .中国社会科学,1994(5):67-81. 被引量:267
6 鲍景华.市民社会基本概念梳理[J]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4(3):18-21. 被引量:11
7 查明辉,刘华.汉武帝时的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J] .湖北社会科学,2004(12):114-115. 被引量:2
8 汪信砚,夏昌奇.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3):287-296. 被引量:12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9,435.
引证文献12
1 金颖.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 .传承,2012(14):64-65.
2 张弛.从比较视角探析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3):92-99. 被引量:3
3 刘繁荣.浅析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6):36-38. 被引量:1
4 刘繁荣.析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2(3):30-33.
5 胡彦涛.“市民社会”概念内涵的历史嬗变及其与国家的关系——法治中国的地方法制进路[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4,5(6):95-101.
6 郭萍.澄清不同层面的“群己权界”——基于严复《群己权界论》的分析[J] .中国哲学史,2019,0(1):119-128. 被引量:1
7 牛俊友,谈克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J] .学海,2019(5):27-31.
8 文兵.扬弃市民社会:国家与治理——马克思国家理论与法哲学及其当代意义[J] .教学与研究,2020(9):36-43.
9 梁东兴,郑芳.“国家—社会”视角下社会权力的历史演化[J] .社会主义研究,2020(6):110-116. 被引量:6
10 文兵.扬弃市民社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马克思国家理论与法哲学及其当代意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4):215-224.
二级引证文献17
1 石方方,彭真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私法方案[J] .私法,2022(3):57-70.
2 任喜荣.宪法跨领域功能的制度分析——兼及“领域自觉”的实践意义[J] .法学评论,2023,41(3):15-25.
3 宋效峰.影响国际政治演进的社会因素——全球公民社会的视角[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46-51.
4 方玲燕.市民社会理论及我国市民社会构建初探[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12(6):126-128. 被引量:1
5 王改玲.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J] .世纪桥,2015(4):55-56.
6 刘荣军.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现代社会转型与重要意义[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8):97-109. 被引量:8
7 梁东兴,郑芳.政治视角下社会权力的生长逻辑:缘起、结构和功能[J] .江汉论坛,2021(3):59-64. 被引量:3
8 张雨暄,金太军.人工智能时代自由人联合体的国家实践[J] .江汉论坛,2021(8):14-20.
9 冯琳.热点、前沿与发展:2019年的中国哲学研究——基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全文转载文章的分析[J] .中国哲学年鉴,2020(1):180-194.
10 李翔宇.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J] .开放时代,2022(2):12-24. 被引量:13
1 可乐.生命中的五个球[J] .知识经济,2005(10):79-79.
2 向欣.社会信用体系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J] .理论前沿,2007(19):10-11. 被引量:1
3 刘增明.论马克思对个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关系的批判和重构——从《论犹太人问题》的文本解读来看[J] .哲学动态,2009(3):21-26. 被引量:4
4 李辉.决策科学化初探[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11(3):2-5.
5 栾广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和谐生活观的构建[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5,0(8):210-212.
6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资产阶级式的法权”[J] .学术研究,1959(1):50-56.
7 杨洪兴,张冠男.论影响力的产生[J] .科教文汇,2009(5):254-254.
8 张筱筠,刘莹.调查性报道缘何易成“伦理矛盾体”[J] .新闻爱好者,2009(7):50-51. 被引量:1
9 钱建国.试论人才的选拔与合理使用[J] .理论研究,1994(4):29-30.
10 钟敬文.从“五四”时期的情况说起[J] .群言,1996,0(6):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