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1996~2005年我国46县农村婴幼儿性别比分析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研究1996~2005年我国西部部分贫困农村婴幼儿性别比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降低我国西部农村婴幼儿性别比提供线索。方法利用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资助的"1999~2005年10省46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的资料,计算不同社会学特征人群的婴幼儿性别比及其95%可信区间,分析其变化趋势,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婴幼儿性别比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婴幼儿性别比在1996~2005年间变化不明显,最小值为126.92,最大值为146.14。②婴幼儿性别比曲线在母亲生育年龄区间上先随生育年龄的上升而增大,至33岁达到最大值164.1后逐渐下降。③1~5孩次以上的婴幼儿性别比分别为119.94、159.18、146.28、149.31和145.95。④母亲低文化组和高文化组的婴幼儿性别比分别为134.98,123.94;父亲低文化组和高文化组的婴幼儿性别比分别为134.86,129.50。⑤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婴幼儿性别比分别为144.12,119.29。结论婴幼儿性别比的升高主要发生在2孩次及以上的婴幼儿中,高孩次的婴幼儿性别比明显高于1孩次;随着父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婴幼儿性别比下降;汉族的婴幼儿性别比高于少数民族的婴幼儿性别比。
出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82-1885,共4页 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基金 卫生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项目(YH00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二级参考文献49

共引文献162

同被引文献27

  • 1赵霞.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回顾调查[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5):461-462. 被引量:8
  • 2张宝林 冯泽康.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88,26(4):206-206.
  • 3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3-205.
  • 4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7.
  • 5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3.
  • 6赵开斌.出生性别比的统计表征及控制[J].统计研究,2007,24(10):92-94. 被引量:8
  • 7张宝林,张明宇.专家谈优生优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296-309.
  • 8九市JL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协助组.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52.
  • 9Schack-Nielsen L, Molgaard C, Sorensen TI, et al. Secular change in size at birth from 1973 to 2003:national data from Denmark [J]. Obesity (Silver Spring),2006,14 (7): 1257-1263.
  • 10Lahmann PH, Wills RA, Coory M. Trends in birth size and macrosomia in Queensland, Australia, from 1988 to 2005 [J]. Paedlatr Perinat Epidemiol, 2009, 23(6): 533-54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