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164-173,共10页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参考文献32
1 Donald J. Puchala, Theory and Histor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and London : Roufledge, 2003.
2 Puchala, “Marking a Webcrian Moment: Our Discipline Looks Ahead”, International Studies Perspectives, Vol. 1, No. 2, 2000, pp. 133-144.
3 Colin Elman and Miriam F. Elman, eds. , Bridges and Boundaries : Historians , Political Scientists , and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ambridge, Mass : The MIT Press, 2001 .
4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2, No. 1, Summer 1997.
5 谢华.国际关系理论与历史学[J] .理论探索,2004(3):72-75. 被引量:3
6 Paul W. Schroeder, “Hist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Not Use or Abuse, but Fit or Misfit”,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2, No. 1, Summer 1997, pp. 64-74.
7 崔建树.历史学与国际关系研究[J] .国际政治研究,2007,28(1):130-140. 被引量:7
8 时殷弘.关于国际关系的历史理解[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0):20-25. 被引量:29
9 秦治来.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历史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3):14-19. 被引量:11
10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第5页,吴数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二级参考文献145
1 时殷弘,郝莹.利奥波德·冯·兰克的国际政治观[J] .欧洲研究,1998,19(4):4-10. 被引量:14
2 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J] .中国社会科学,2005(3):165-176. 被引量:157
3 苏长和.为什么没有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J] .国际观察,2005(4):26-30. 被引量:15
4 时殷弘.关于国际关系的历史理解[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0):20-25. 被引量:29
5 阎学通.国际关系理论是普世性的[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2):1-1. 被引量:23
6 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3):7-13. 被引量:90
7 秦治来.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历史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3):14-19. 被引量:11
8 薛力,肖欢容.中国的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研究成就与不足(1998~2004)[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8):40-48. 被引量:7
9 刘丰.实证主义国际关系研究:对内部与外部论争的评述[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23(5):96-102. 被引量:10
10 王俊生.在科学与人文之间:科学人文主义范式与中国国际关系学[J] .人文杂志,2007(1):170-176. 被引量:3
共引文献119
1 段愿.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创新与指导作用[J] .观察与思考,2021(3):32-44. 被引量:1
2 张乃和.英国学派与中世纪欧洲模式研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2):43-50. 被引量:1
3 陈正奎.21世纪初美国可能陷入新一轮衰落期[J] .兰州学刊,2007(S1):29-31. 被引量:1
4 王鉴.实践教学论论纲[J] .学科教育,2004(7):1-8. 被引量:10
5 於贤德.诱惑与危险——"非典"阴影下的野味饮食文化反思[J] .广东社会科学,2005(1):20-25. 被引量:7
6 庄锡昌.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J] .历史教学问题,2001(4):16-21. 被引量:1
7 靳文志.“忧郁的科学”与科学发展观[J] .山东社会科学,2005(5):34-37.
8 王彦霞.理清产销关系提高电视剧产业化水平[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6):47-49.
9 谷力.冲突与和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观[J] .南京社会科学,2005(8):90-94. 被引量:17
10 段国旭,王云峰,赵钊.谈财政资源配置及制度层次问题[J] .财政研究,2005,21(8):14-1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36
1 时殷弘.历史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J] .史学月刊,2001(6):10-16. 被引量:8
2 严双伍.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国际关系的若干问题[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50(4):81-86. 被引量:3
3 王勇.试论建立国际关系理论的实证方法——兼评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特色”[J] .国际政治研究,1994,15(4):34-40. 被引量:4
4 于沛.爱德华·卡尔历史思想述论[J] .史学理论研究,1994(3):81-96. 被引量:8
5 王栋.超越国家利益——探寻对20世纪90年代中美关系的知觉性解释[J] .美国研究,2001,15(3):27-46. 被引量:17
6 袁明.与历史同行[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3):1-1. 被引量:3
7 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J] .中国社会科学,2005(3):165-176. 被引量:157
8 时殷弘.战略史考察与大战略理论[J] .史学月刊,2005(6):5-10. 被引量:9
9 石斌.思想史视野与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理论[J] .史学月刊,2005(6):11-14. 被引量:13
10 周桂银.国际关系局部理论与当代史案例研究[J] .史学月刊,2005(6):14-1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6
1 王栋,贾子方.论中国外交研究的三大传统[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27(4):32-53. 被引量:7
2 赵雅丹,何奇松.国际关系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1):72-77. 被引量:3
3 王栋,李侃.美国中国外交研究的流变:方法、议题与趋势[J] .美国研究,2013,27(3):110-135. 被引量:1
4 王栋.美国强大的原因及发展趋势[J] .国际安全研究,2013,31(6):83-97. 被引量:1
5 李巍,唐健.国际舞台上的中国角色与中国学者的理论契机[J] .国际政治研究,2014,35(4):40-58. 被引量:10
6 季玲.历史、实践与东盟安全合作进程[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31(5):85-103. 被引量:4
7 卢凌宇,林敏娟.外交决策分析与国际关系学范式革命[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3):74-102. 被引量:10
8 李文康.基于我国国际关系历史转向的几点思考[J] .商,2015,0(3):42-42.
9 谢鹏.论“大国关系”研究中历史的继承性与变异性[J] .学理论,2014(29):144-145.
10 卢凌宇,章远.理论如何影响政策?--基于国际关系学的分析[J] .国际观察,2016(1):34-51. 被引量:7
1 敖孔华.浅析公安院校应适当加强人文学科的教育[J] .警察教育,2000(2):13-15.
2 张锋,郝宏伟.“挑刺”是种特殊的保护[J] .人民公安,2007(14):62-62.
3 隋保禄.哲学视野中的全球化[J] .青海社会科学,2002(6):57-61.
4 陈运庆.浅议以求真务实精神端正学风[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0(5):31-32.
5 倪峰.走进教堂走出教堂——一个非基督教徒大学生的个案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08(A05):176-177. 被引量:1
6 张小路.社会转型中的知识分子问题──“知识分子与市场经济座谈会”综述[J] .社会科学研究,1994(2):143-144.
7 孔建平.比较视野中的文艺美学学科定位问题[J] .东方丛刊,2005(1):1-22.
8 全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举行工作座谈会 何权出席并讲话[J] .江苏政协,2013,0(11):3-3.
9 孙益民.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J] .江南论坛,2013(9):54-55. 被引量:2
10 卫云.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纠治“四风”[J] .军队党的生活,2014(4):76-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