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胡适关于中学国文教育的三次讲演--侧重第三次讲演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学国文教育问题在二、三十年代曾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胡适也参与其中,并三次就这一问题进行讲演。本文通过对这三次讲演的梳理和比较,考察胡适在这十余年间对中学国文教育看法的变化。同时,胡适在这一问题上态度的"变"与"不变",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复杂面相。
作者
梁心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7-154,共8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关键词
胡适
中学国文教育
古文
国语
分类号
K2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8
1
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A].顾黄初,李杏保编.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C].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17.
2
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A].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第2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53;153;160;160;158;158;159;160,156;160.
3
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A].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第3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601-602,602-603,601,603,605-608.
4
钱理群.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3):37-62.
被引量:25
5
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Z].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85.
6
朱经农.对于初中课程的讨论(1924年)[A].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C].333.
7
穆济波.中学校国文教学问题(1923年)[A].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C].265.
8
杨鸿烈.为新青年社的老同志进一解[N].晨报副刊,1924—02—04(1).
9
沈仲九.中学国文教授的一个问题[A].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C].310,312.
10
浦江清.论中学国文[A].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C].640.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臧清.
一条有待重访的语文教育之路——梁启超语文教育观的当代启示[J]
.东方文化,2002(4):50-59.
被引量:7
2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A]..《胡适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二卷.第8页.
3
鲁迅.《文化偏至论》[A]..(《鲁迅全集》第一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
鲁迅.《无声的中国》[A]..《鲁迅全集》第4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页.
5
胡适.《谈新诗》[A]..《胡适文集》第2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4页.
6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J].新青年,1918,(1).
7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J].新青年,3.
8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J].新青年,.
9
盛兆熊 胡适.《论文学改革的进行程序》[J].新青年,.
10
胡适.《答黄觉僧君折衷的文学革新论》[J].新青年,.
共引文献
40
1
王独慎.
风景意识与童心的发现:《开明国语课本》对儿童审美主体性的建构[J]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2):1-35.
2
侯颖.
缪斯的诞生——中国儿童教育催生儿童文学[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9):7-8.
3
罗岗.
“校园内外”和“课堂上下”——论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教育的内在关联[J]
.当代作家评论,2002(4):133-140.
被引量:1
4
罗义华.
《晨报副镌》的出现和蒲伯英的贡献[J]
.新闻大学,2005(2):40-43.
被引量:2
5
吴湉南.
胡适与20世纪20年代的国学普及[J]
.北方论丛,2006(3):47-50.
被引量:1
6
罗志田.
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的文化与政治[J]
.社会科学研究,2006(4):138-143.
被引量:13
7
张向东.
白话教科书的编写与现代文学的发生[J]
.甘肃社会科学,2008(1):126-129.
被引量:2
8
罗志田.
斯文关天意: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对对子风波[J]
.近代史研究,2008(3):4-23.
被引量:10
9
李朝平.
论国语课程对新文学课程起源的影响[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6):15-18.
10
李朝平.
新文学课程起源考[J]
.三峡高教研究,2009(2):23-29.
同被引文献
21
1
罗志田.
走向“政治解决”的“中国文艺复兴”──五四前后思想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关系[J]
.近代史研究,1996(4):120-152.
被引量:33
2
伍铁平.
回忆清华的大一国文课和朱自清老师[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0(4):6-7.
被引量:5
3
胡适.
中学国文的教授[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08,0(1):4-7.
被引量:3
4
梁启超.变法通议[M]//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北京:中华书局,1989.
5
周作人.国语改造的意见[M]//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M]..饮冰室合集: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9..
7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饮冰室合集(第10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292.
8
胡适.国语文学史[M].胡适文集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9
璩鑫奎,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10
胡适.逼上梁山[M]//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引证文献
4
1
郭勇,李爱林.
讲求文法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变革[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3):76-79.
被引量:1
2
汪禄应.
胡适对现代汉语教育的主要影响[J]
.学习与实践,2016(9):123-129.
3
张耀宗.
作为思想话题的国文——以后五四时代的大一国文为例[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5(6):94-106.
4
相宇剑.
胡适国文教育改革的建设者姿态——以学制与教材为中心[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4):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剑.
《新青年》公共空间拓展与舆论导向[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6,32(6):81-86.
被引量:1
2
侯怀银.
改革开放以来壬戌学制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教育史研究,2022,4(4):44-48.
1
李斌.
抗战结束后中等教育权势的转移——以中学国文教科书的编写为视角[J]
.抗战文化研究,2013(1):48-59.
2
蒲百瑞,王迎.
探索丹阳[J]
.江汉考古,1989(4):88-90.
3
赵虎.
立宪先声:《会议政务章程》的出台与反响[J]
.广东社会科学,2017(1):137-147.
被引量:2
4
白寿彝.
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在云南的德化及武功[J]
.回族研究,2014,0(2):27-30.
被引量:1
5
张卓识,徐冰.
明治末期(1900-1912)日本中学国文国语教科书中的中国记述[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57-161.
6
王昆.
再谈“问题与主义”之争[J]
.黑龙江史志,2011(11):31-32.
被引量:2
7
杨建芳.
关于线切割、砣切割和砣刻——兼论始用砣具的年代[J]
.文物,2009(7):53-67.
被引量:14
8
江小角.
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研究的新成果——《皖南商周青铜器》评介[J]
.安徽史学,2007(3):123-124.
9
冯时.
略论晋侯邦父及其名、字问题[J]
.文物,1998(5):31-34.
被引量:12
10
习之.
蒋祖怡教授小传[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5):88-90.
社会科学研究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