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创造社之于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意义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重新考察创造社同人对新文学的接近过程以及创造社的文学发生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重要的事实:"异军突起"的创造社并不简单就是五四新文学进一步的发展,或者说是五四"文学革命—思想启蒙"的重要"果实"。创造社作家的人生经验与文学经验都与当时国内致力于文学启蒙运动的人们颇多不同,他们另有自己独立的环境与语境。正是这样的独立性形成了他们别样的人生观念与文学观念,而每当他们试图强调自己之于"文学革命"的独立意义(而非承袭意义)之时,便与渐成规模的其他文学主流构成了矛盾冲突。不过,矛盾与冲突当中所呈现的创造社品格正是他们之于五四新文学传统的独立意义,也是新文学复杂格局的开始。
作者 李怡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2

  • 1郭沫若.《文学革命之回顾》[A]..《文艺讲座》(第1册)[C].神州国光社,1930年版..
  • 2郭沫若.《文学革命之回顾》,《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95页.
  • 3西格蒙德·弗洛依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中译本153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
  • 4叶绍钧.《创作的要素》[J].小说月报,1921,12.
  • 5郑振铎.《平凡与纤巧》[J].小说月报,1921,12.
  • 6沈雁冰.社会背景与创作[J].小说月报,1921,12(7).
  • 7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M].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
  • 8茅盾.读《倪焕之》[J].文学周报,1929,8.
  • 9伊藤虎丸.《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第23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 10王富仁.《创造社与中国现代社会的青年文化》,《创造社丛书·理论研究卷》,第30,31,32页,学苑出版社,1992年.

二级参考文献23

  • 1雁冰.《为新文学研究者进一解》[J].改造,1920,3.
  • 2郭沫若.《致草堂社》[A].黄淳浩编.《郭沫若书信集》(上)[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46页.
  • 3韩侍桁.《写实主义文学的发生》[A]..《文学评论集》[C].现代书局,1934年版.第70页.
  • 4黄得时.《郁达夫先生评传》[A]..《郁达夫研究资料》(下)[C].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28页.
  • 5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M].,..
  • 6郑伯奇.忆创造社[J].文艺月报,1959,(5).
  • 7郭沫若.《创造者》[J].创造季刊,1922:1-4.
  • 8《胡适的日记》上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263、262页.
  • 9陶晶孙.《创造三年》,《创造社资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72页.
  • 10《海外飞鸿》[J].创造季刊,.

共引文献117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