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该理论尤其对中小学教育有着深远意义。
作者
张万敏
机构地区
沈阳药科大学
出处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9-70,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关键词
人格发展理论
中小学教育
启示
分类号
G63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陈红艳.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对中职教育的启示[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53-55.
被引量:3
2
张鑫,李昌庆,傅金芝.
自我同一性理论及其应用[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6):75-77.
被引量:9
3
张日昇,陈香.青少年的发展课题与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刘国权.
论“自我同一性”[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26(2):103-107.
被引量:3
2
叶俊杰.
埃里克森的认同概念与心理历史学[J]
.丽水学院学报,1995,20(3):20-22.
被引量:6
3
陈香,张日昇.
青少年的发展课题与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J]
.张家口师专学报,2000,16(4):64-71.
被引量:13
4
刘慧莹.
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的文化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2002(3):55-59.
被引量:12
5
马向真.
评艾里克森对马丁·路德的心理史学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6):37-3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0
1
王芳.
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21-22.
被引量:2
2
孙凤.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过度延缓问题研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65-66.
被引量:1
3
裴利华,谭志平.
自我同一性理论与大学生生涯教育[J]
.职业教育研究,2007(12):11-13.
被引量:3
4
裴利华,李芳,谭志平.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干预效果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38-39.
被引量:12
5
谭瑾.
现代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之我见[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34):238-238.
被引量:1
6
丁丽.
在自我同一性视阈内建构职业生涯规划[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1(6):167-169.
被引量:1
7
言冬玲.
试析自我同一性理论在职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3(5):17-19.
8
高俊.
从自我同一性理论看中职生健康人格塑造[J]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4(4):41-44.
9
李丹丹.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J]
.青年文学家,2009,0(11X):80-80.
10
杨虎民.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现状及其对策[J]
.青年文学家,2013,0(17):151-151.
同被引文献
19
1
张念宏.教育学词典[M].海洋出版社,1991.
2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商务印书馆,1976.
5
霍德华·加德纳著,沉致隆译.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
6
何毅.
侨乡留守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浙江青田县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2008(10):53-57.
被引量:19
7
陈旭远.
小学教学与小学生的社会化[J]
.中小学教师培训,1994(X6):11-13.
被引量:1
8
官群,孟万金,John Keller.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
.中国特殊教育,2009(4):70-76.
被引量:156
9
赵景欣,申继亮.
留守烦恼的认知评价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孤独[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4):515-517.
被引量:27
10
李进会.
同辈群体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
.小学科学,2011(8):116-11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杨海存,赵浩,李松林.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价值与思考[J]
.中等职业教育,2012(24):6-8.
2
张丹,王国枫.
“撤点建校”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状况初探——以云南省维西县永春乡为例[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7(8):22-23.
3
谭钧文,李航.
华侨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在孤独感与前瞻适应间的作用[J]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4):614-61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陈美芬,于海涛.
华侨留守儿童孤独感及其与社会支持、自尊关系[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7(3):100-110.
被引量:3
2
吉慧哲,潘玉进.
华侨留守儿童师生依恋对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学进展,2022,12(12):4349-4358.
1
刘丹.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早教机构中亲子游戏的启示[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2):120-122.
被引量:8
2
张一竹.
口琴吹奏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J]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3):38-39.
3
王家军.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J]
.学前教育研究,2011(6):37-40.
被引量:51
4
蒋波.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幼儿主动性发展的启示[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06(8):16-17.
被引量:9
5
赵琳.
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探学前儿童的学习过程[J]
.幼儿教育,1995(12):4-5.
被引量:2
6
刘丹.
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重新审视亲子游戏[J]
.学园,2011(7):27-29.
被引量:2
7
贾盼盼.
父母缺席对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基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6):32-34.
被引量:4
8
李艳丽.
需求理论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2):148-149.
被引量:1
9
李成龙.
从青少年成长阶段的特点反思中国大学教育[J]
.学园,2014(11):195-197.
10
陈建辉.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建设的思考[J]
.南平师专学报,2000,19(3):111-114.
被引量:1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