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大学之道的成德进路、体知基础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大学之道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相贯通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分途或相递进的进路,指明了所有人都须以修身成德为本,从而基于各自的主客观条件而明明德、亲民乃至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将成德进路得以实现的基础确立在可以被概括为"体知"的身心工夫之上。大学之道的本末内外观、身心工夫论和道德社会说,对于当今人们的立身行己、为人处世乃至实现社会和谐,都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
胡治洪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2,共9页
Confucius Studies
关键词
大学之道
成德进路
体知基础
当代意义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6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7
1
胡治洪.
《中庸》新诠[J]
.齐鲁学刊,2007(4):5-12.
被引量:4
2
朱熹.《四书集注·大学章句》,长沙,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6页.
3
《礼记·大学》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673页.
4
朱熹.《四书集注·大学章句》[M].巴蜀书社,1986年版.第11页.
5
《礼记·大学》郑玄注,《十三经注疏》,第1673页.
6
.《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A]..《王阳明全集》(上)[C].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5页.
7
.《大学问》[A]..《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C].,..
8
《礼记·大学》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第1673页.
9
《礼记·大学》疏,《十三经注疏》,第1673页.
10
《四书集注·大学章句》士大夫阶层是德治的主体,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广大的士(即绅)是大夫(即官)的基础和预备队.实行科举制度后(特别是宋代以降),大夫多来自于民间或与民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大批未仕之士则始终未离民间.他们从童蒙到举子所习之艺,皆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而修身齐家,则是中举做官的重要条件.这不但是"自治"的证明,也是"人治"或民本思想能够贯彻的原因和保证.
二级参考文献
46
1
庞朴.
孔孟之间——郭店楚简的思想史地位[J]
.中国社会科学,1998(5):88-95.
被引量:66
2
庞朴.
古墓新知[J]
.读书,1998,0(9):4-8.
被引量:12
3
田文军.
道德的中庸与伦理的中庸[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5):599-605.
被引量:6
4
安乐哲,郝大维,彭国翔.
《中庸》新论:哲学与宗教性的诠释[J]
.中国哲学史,2002(3):5-17.
被引量:27
5
喻立平.
《中庸》政治哲学略论[J]
.江汉论坛,2005(3):16-19.
被引量:1
6
柳倩月.
中庸、折衷主义与价值判断[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23-25.
被引量:4
7
章权才.
中庸之道与《中庸》学[J]
.广东社会科学,2005(4):108-113.
被引量:4
8
袁玉立.
多元一体:中庸的政治哲学意蕴[J]
.中州学刊,2005(5):135-139.
被引量:1
9
习细平.
《中庸》修养论之人性论拷问[J]
.船山学刊,2006(1):82-84.
被引量:3
10
陈赟华.
“以人治人”与他者的接纳——《中庸》思想的一个维度[J]
.人文杂志,2006(2):56-6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0
1
王瑞昌.
陈乾初思想的心学定位[J]
.中国哲学史,2002(3):63-72.
2
李承贵.
中国传统德性智慧的三个来源及其当代审视[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81-88.
被引量:1
3
李明友.
敦本尚实,返朴还淳——王阳明的经学观[J]
.中国哲学史,2005(2):118-121.
被引量:1
4
宗坤明.
形象科学与文化自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参照[J]
.江海学刊,2005(4):5-11.
5
隋淑芬.
我国传统孝德现代转化的困境——兼论孝德的认同机制[J]
.中国教育学刊,2005(9):30-33.
被引量:8
6
李景林.
哲学的教化与教化的哲学——论儒学精神的根本特质[J]
.天津社会科学,2005(6):19-26.
被引量:19
7
汪国风.
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6):77-82.
被引量:1
8
邓联合.
论王阳明心学的个体视域[J]
.人文杂志,2007(2):8-13.
被引量:3
9
吴光.
从阳明心学到“力行”实学——论黄宗羲对王阳明、刘宗周哲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与理论创新[J]
.中国哲学史,2007(3):100-111.
被引量:10
10
王文生.
释“志”——“诗言志”诠之一[J]
.文艺理论研究,2009(3):46-53.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3
1
马晓代.
现代人格转型——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J]
.传承,2012(16):56-57.
被引量:1
2
李辉,钟明华.
“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及其建设思路[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2):116-120.
被引量:92
3
杨春梅.
试论孔子的仁礼相成思想及人性观[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3(4):379-384.
被引量:11
4
南长森.
数字传媒语境下编辑出版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J]
.出版发行研究,2007(7):63-66.
被引量:13
5
胡发贵.
“立德”与“成德”——论中国古代教育的价值诉求[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12-15.
被引量:5
6
张刚.
儒家的“善”观念[J]
.学海,2010(3):202-205.
被引量:3
7
马东明,郑勤华,陈丽.
国际“终身学习素养”研究综述[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1):3-11.
被引量:31
8
潘星宇.
君子人格与人的现代化[J]
.学理论,2013(3):38-40.
被引量:2
9
李金龙,朱颖.
去“官僚化”:大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取向[J]
.江苏高教,2014(3):71-74.
被引量:3
10
黄书光.
儒家的社会正义理想与教育价值建构[J]
.教育发展研究,2014,34(22):1-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傅蓉,郭齐勇.
齐家之道的义理地位——基于《近思录·家道》的思考[J]
.江西社会科学,2018,38(12):30-40.
2
董晔,毕孟森.
传统“大学之道”的理论内涵与现代转换[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5):38-41.
被引量:1
3
韩丽雯.
扎根出版传媒 求索大学之道——读《印迹——亲历出版传媒人才培养三十年》有感[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26(11):7-10.
4
孔令斌.
论“善”在高职人文教育中的实现[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2(2):24-28.
被引量:1
5
史威.
深化环境素养教育 促进现代人格转型[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9(2):11-15.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唐姗姗.
论高职学生的向善教育[J]
.南方农机,2019,50(16):126-126.
2
张威,陈自来.
奖学金制度融入大学生德育的研究[J]
.科教文汇,2022(5):66-69.
被引量:1
1
林瀚.
从《大学》看朱熹与王夫之的“心”论[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4(4):39-42.
2
曾海龙.
《论语》中两个“性”字的含义及相互关系[J]
.理论界,2010(9):130-133.
3
张卫红.
《性自命出》的成德进路[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17(5):117-120.
4
姚爱琴,姚瑷娟.
略论人类道德的起源[J]
.金色年华(下),2013(3):13-13.
5
吕喜林.
论《周易》“吉凶由人”的哲学意蕴[J]
.阴山学刊,2003,16(4):19-24.
6
高书文.
由“艺”而“仁”而“德”而“道”——孔子成德思想逻辑进路之推定[J]
.孔子研究,2013(3):34-44.
被引量:6
7
甘伟,冯雪华.
简帛《五行》篇的结构及哲学意义[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S1):35-38.
8
张卫红.
论楚简《五行》成德进路的“体知”维度[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4-98.
被引量:1
9
张卫红.
试论《五行》的成德进路[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4):22-25.
10
孙莉,翟启明.
自我实现与教育[J]
.辽宁教育,2009(11):10-12.
被引量:2
孔子研究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