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地质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的配套政策等角度对地质人才培养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出处
《现代商业》
2009年第5期120-120,共1页
Modern Business
参考文献3
-
1刘素杰,李明.加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培养地质经济复合型人才[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8,0(1):27-28. 被引量:2
-
2胡莹,李丹秋,胡夏嵩,王涛,朱海丽.提高地质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探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1):87-90. 被引量:10
-
3王华,吴巧生,肖军.对地质工科人才培养的新思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5):162-163.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11
-
1朱清时.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6):16-17. 被引量:15
-
2王华,吕新彪,张吉军,周宗桂.浅议地质工科基地班建设的途径与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地质教育,1999,8(1):22-25. 被引量:2
-
3刘凤英.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之我见[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4):55-56. 被引量:5
-
4陈小波.论订单式培养模式中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J].教育与职业,2006(27):18-20. 被引量:15
-
5张举钢,牛树银,刘泰峰.加强地矿专业学科建设为国土资源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36-38. 被引量:5
-
6唐晓鸣,陈松洲.高职教育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7,23(06X):25-28. 被引量:33
-
7王培.国家创新体系中大学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7).
-
8赵文津.地质科技管理要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9刘路.对建立地质经济管理学科的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7,20(5):451-453. 被引量:4
-
10程启明.浅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素质[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16(1):38-3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13
-
1蒋恕,王华.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高校育人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S1):168-169. 被引量:3
-
2王华,吴巧生.论矿产资源(含能源资源)类优秀研究生培养的现实性与途径——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J].理论月刊,2007(4):94-96. 被引量:1
-
3杨敏.A.O.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5):37-38.
-
4孙中义,刘仁三,吕达.地质找矿要突破 人才培养须创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22(11):9-11. 被引量:1
-
5胡海燕.国家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2):201-202. 被引量:1
-
6孙中义,刘仁三,吕达.安徽省地质科技人才现状分析与思考[J].安徽地质,2010,20(1):77-80. 被引量:1
-
7周淑敏,胡夏嵩,夏楚林,胡德旺,胡莹.青海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0,12(2):175-178. 被引量:2
-
8夏楚林,胡夏嵩,崔彬,胡德旺,张天继.青海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地质认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0,19(3):64-68. 被引量:2
-
9王科宁.制约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的主要问题分析[J].民营科技,2010(12):201-201.
-
10彭森,谢冬兴,郭世斌.对高职体育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85-8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5
-
1毕孔彰,胡轩魁.新中国高等地质教育事业发展五十年[J].中国地质教育,1999,8(3):33-39. 被引量:5
-
2关荣斌.地质勘探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探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18(1):45-47. 被引量:8
-
3苏志浩,陈亚娟.关于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B):63-63. 被引量:7
-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02-06(02).
-
5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mlr.gov.cn/xwdt/zytz/200904/t20090401_117470.htm,2009-04-01/2009-08-20.
-
6赵鹏大.高等地质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
7魏伟.加强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J].新疆有色金属,2007,30(4):94-94. 被引量:1
-
8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
9石长玲.加快人才工程建设是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的途径[J].商业经济,2008(1):82-83. 被引量:1
-
10胡莹,李丹秋,胡夏嵩,王涛,朱海丽.提高地质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探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1):87-90.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3
-
1孙中义,刘仁三,吕达.地质找矿要突破 人才培养须创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22(11):9-11. 被引量:1
-
2孙中义,刘仁三,吕达.安徽省地质科技人才现状分析与思考[J].安徽地质,2010,20(1):77-80. 被引量:1
-
3李秀平.浅论地矿行业中的人才管理模式[J].中国地质教育,2012,21(4):27-29. 被引量:2
-
1余幸科.拓展思路,培养新世纪煤田地质人才[J].中国煤田地质,1999,11(3):83-84.
-
2久宣.地质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J].中国人才,2006(7):7-8. 被引量:2
-
3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国地勘行业地质人才状况调查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08(15):27-31.
-
4金燕.对如何提高煤炭企业女职工能力素质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4,0(27):51-51.
-
5周正茂.强化地勘队伍建设措施[J].重庆国土房产,2008(1):50-50.
-
6政策[J].中国有色金属,2008(16):18-19.
-
7孙中义,陶潜毅.地质人才状况分析及其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6,0(4):59-63. 被引量:1
-
8梁建庄.企业化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J].现代企业文化,2013(27):87-88.
-
9刘善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2010,0(11X):217-218. 被引量:1
-
10戴纬.发挥老同志专业优势 服务地方经济做贡献[J].科技致富向导,2010,0(8Z):307-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