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州市玉米褐斑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发生的、严重危害玉米产量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玉米上危害逐渐加重。特别是2008年玉米白6月下旬玉米出苗以来,降雨频繁并出现了高温、高湿天气,再加上种植的玉米品种单一,导致今年玉米褐斑病的严重发生、危害和流行,这种病害如果在玉米生长初期发病而不对其采取措施,最后就会造成玉米绝种;中期已长出玉米穗时发病,会使玉米大幅减产;
作者
郑光辉
刘星华
李令伟
孟晓英
机构地区
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局
出处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9年第3期59-59,61,共2页
Chinese Countryside Well-off Technology
关键词
玉米产量
褐斑病
德州市
真菌性病害
防治
原因
玉米品种
生长初期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436.8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2
1
韩景红.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
.河南农业,2007(11):17-17.
被引量:6
2
李俊虎,姜兴印,王燕,戈大庆,聂乐兴,吴淑华.
戊唑醇不同处理方式对夏玉米褐斑病空间分布及产量影响[J]
.农药,2010,49(7):533-535.
被引量:8
3
金晓华,何其明,徐泽海,张永安.
玉米褐斑病在京郊夏玉米上发生及危害[J]
.植物保护,1994,20(6):46-47.
被引量:9
4
沈光斌.
玉米褐斑病重发原因及防治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191-191.
被引量:10
5
孙炳剑,雷小天,袁虹霞,邢小萍,李洪连.
玉米褐斑病暴发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2006,35(11):61-62.
被引量:21
6
李绍伟,李绍生,赵国建,李文仓,刘素玲.
2006年豫东地区玉米褐斑病大流行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
.中国种业,2007(7):46-47.
被引量:10
7
郝伟.
玉米褐斑病重发原因与防治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2008(4):113-113.
被引量:7
8
赵艳芬,张爱玲.
玉米褐斑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J]
.种业导刊,2008(9):31-32.
被引量:5
9
李广领,吴艳兵,王建华,陈锡岭,梁军凤.
不同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J]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2):280-282.
被引量:8
10
朱素贞,王殿军.
襄城县2008年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
.河南农业,2009(11):17-1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李俊虎,姜兴印,王燕,戈大庆,聂乐兴,吴淑华.
戊唑醇不同处理方式对夏玉米褐斑病空间分布及产量影响[J]
.农药,2010,49(7):533-535.
被引量:8
2
李俊虎,庞效花,金岩,姜兴印,戈大庆,王燕.
代森锰锌对高产夏玉米登海661褐斑病空间分布及产量影响[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2):172-178.
被引量:3
3
李俊虎,姜兴印,戈大庆,王燕,段强,王冲,鲍静.
三种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病菌的毒力及田间控制作用[J]
.农药学学报,2011,13(3):253-26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贺字典,余金咏,于泉林,杜金友,林小虎.
玉米褐斑病流行规律及GEM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J]
.玉米科学,2011,19(3):131-134.
被引量:4
2
李俊虎,姜兴印,戈大庆,王燕,段强,王冲,鲍静.
三种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病菌的毒力及田间控制作用[J]
.农药学学报,2011,13(3):253-260.
被引量:1
3
段显德,王晓梅,马腾达,杨信东.
玉米褐斑病空间分布型研究[J]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8(4):290-291.
被引量:2
4
吴芳,刘红霞,侯世星,温俊宝.
梨树腐烂病在香梨树体上的空间分布特点[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0):277-281.
被引量:18
5
孙燕,姜兴印,周丽萍,李振,李向东,刘鹏,张吉旺.
褐斑病空间分布对夏玉米光合酶和保护酶活性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2012,48(8):804-814.
被引量:1
6
陈舜,逯非,王效科.
中国主要农作物种植农药施用温室气体排放估算[J]
.生态学报,2016,36(9):2560-2569.
被引量:11
7
纪莉景,栗秋生,王连生,王亚娇,李聪聪,孔令晓.
玉米褐斑病适宜侵染时期研究[J]
.玉米科学,2016,24(5):171-174.
8
杜宜新,阮宏椿,石妞妞,甘林,杨秀娟,陈福如.
福建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8):69-75.
被引量:8
9
沈亚明,冯建国,袁小勇,陈夕军.
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的应用研究概况[J]
.现代农药,2017,16(6):1-5.
被引量:6
10
钟凯.
7种进口杀菌剂防治玉米中后期主要病害效果初探[J]
.基层农技推广,2016(6):41-44.
被引量:2
1
周小卿,曹东宝.
三叶青保护和繁育技术研究初报[J]
.农业与技术,2014,34(10):137-137.
被引量:2
2
李晓璐.
香蕉得“绝症”?不必太“蕉”急 专家表示,“黄叶病”不会令香蕉“绝种”[J]
.新农村(黑龙江),2014,0(11):35-35.
3
北京:畜禽种质资源库近日正式投入使用[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31(5):61-62.
4
邬文华.
我国蝴蝶市场日趋活跃[J]
.农村天地,1996(7):45-45.
5
念持.
粉红荞麦重现加州公园[J]
.花卉,2005(10):40-40.
6
张艳霞.
半夏与冬小麦间套作栽培技术的实践与探索[J]
.农民致富之友,2014(22):103-103.
被引量:4
7
谢志力.
生物工程技术与药用资源的保护[J]
.现代园艺,2016,39(16):233-233.
被引量:2
8
张景霞,刘宝库,孙国福.
龙胆草育苗移栽技术[J]
.现代化农业,2003(12):18-19.
被引量:1
9
李金军.
酸雨重谈[J]
.世界农业,1982(10):36-37.
10
陈永康.
野生雪上一枝蒿引为家种的实验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1996,5(2):36-38.
被引量:1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