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西公共意识生长的文化路径辨析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公与私乃一对孪生命题,私之不存,公将不立。与现代西方相比较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我国现代公共意识在整体上并不彰显,因此,考察中西公共意识生长的文化路径,找到衡量事物差异的历史标准,将有助于我国公共意识的现代生成。从元哲学观诠释,群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区别是中西文化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中西各自的文化根基,也是中西传统公共意识各自生长所遵循的不同文化路径。
作者
陈付龙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76,共6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公共意识
整体主义
个体主义
文化路径
分类号
B036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7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117
1
陈付龙,陈富国.
当前我国公共意识的生长:动因、趋势和困惑[J]
.理论与改革,2007(3):89-91.
被引量:5
2
杨礼银,朱松峰.
论现代公共意识及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J]
.江淮论坛,2008(2):82-85.
被引量:4
3
刘亚亮.
公共精神:我国公共行政的现实价值向度[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4):57-59.
被引量:13
4
张良.
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化与乡村社会重建[J]
.浙江社会科学,2013(3):4-10.
被引量:46
5
于海.
公共精神、公共空间与公民社会──渥太华报告之六[J]
.社会,2000,20(12):34-37.
被引量:16
6
董建新.
刍议个人本位论[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5):42-50.
被引量:6
7
石俊杰.
集体本位与个体本位──中美文化差异[J]
.外国语文,1998,23(4):106-111.
被引量:5
8
王一多.
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兼论经济生活、道德和政治法律的关系[J]
.哲学研究,1997(1):7-12.
被引量:110
9
王锐生.
21世纪的人将有什么价值观?[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49(4):36-41.
被引量:5
10
高化民.
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J]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3(2):11-20.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2
1
倪凌,杨友军.
试论公民公共意识的现代意蕴[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21):185-185.
2
冉光仙,徐明忠.
论“非直接利益冲突”与公共精神的培育[J]
.甘肃社会科学,2010(6):229-232.
被引量:1
3
曹凤霞.
社会转型时期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J]
.政法学刊,2011,28(5):75-79.
被引量:3
4
秦菊波,李冬.
当代大学生公共意识与公共精神研究综述[J]
.当代教育论坛,2012(2):114-118.
被引量:15
5
卞桂平.
论“理性的公共性与公共理性”之哲学意蕴及启示意义——基于康德1784年两篇文本的分析[J]
.云南社会科学,2013(4):43-47.
6
黄琴.
和谐社会视角下公共意识培育何以可能?[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5(2):65-68.
7
郝园园.
“善治”视域下我国公共精神的问题与调适[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2(3):74-79.
被引量:4
8
金霞.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度化的动力机制[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6,18(2):86-90.
被引量:1
9
邹颖佳.
浅论信息社会大学生公共意识的培养[J]
.老区建设,2017(2):80-81.
10
韩祥伟.
大学生公共意识失范现象的原因分析[J]
.学周刊,2017(28):5-6.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张志平,黄红艳,刘保庆.
基于积分制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研究——“数字平台”背景下的乡村振兴途径[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21):153-156.
2
张乐,童星.
事件、争论与权力:风险场域的运作逻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0(3):74-78.
被引量:9
3
骆小济.
90后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现状及培养模式探析[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22(6):140-143.
被引量:2
4
于建东.
当代中国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和谐关系的建构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2):37-41.
被引量:4
5
兰奎.
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长效保障机制的思考——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23(3):153-156.
6
俞亮.
当前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现状、原因及对策——以实证分析为视角[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3,13(3):24-27.
被引量:5
7
张亚斌.
当代大学生公共意识培养探究[J]
.改革与开放,2014(2):51-52.
被引量:2
8
黄琴,耿步健.
公共意识培育的理论进路和出路[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5):15-20.
被引量:2
9
任连.
高中政治课程与公共精神教育[J]
.办公室业务,2014(12S):259-260.
10
卞桂平.
刍议公共精神的伦理意蕴[J]
.云南社会科学,2016(1):23-28.
被引量:9
1
梁红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路径[J]
.新疆社会科学,2015(4):120-124.
被引量:3
2
宋明爽.
伦理、道德之别与中西文化的不同路径[J]
.山东社会科学,2002(3):129-132.
被引量:13
3
徐贵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民族文化路径的承接与拓展[J]
.理论探讨,2011(6):18-21.
被引量:9
4
陈付龙,龙溪虎.
公共意识与构建和谐社会[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7):75-78.
被引量:9
5
廉庄妍.
宗教信仰——中西文化差别的根源[J]
.科教文汇,2009(3):223-223.
被引量:3
6
李承宗.
道德滑坡的再认识[J]
.湖南社会科学,1995(2):69-72.
被引量:1
7
颜冰凤.
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6(4):8-10.
被引量:1
8
马云驰.
对当前伦理重建问题的探讨[J]
.现代哲学,1999(3):55-58.
9
刘新庚,刘韧.
关于邪教与宗教本质区别的哲学思考[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1):34-37.
被引量:4
10
施保国.
普遍精神、表述力和公共意识:方东美对道家的洞见[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4):51-56.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