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灾难写作的危机与灾难文学意义空间的拓展
被引量: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灾难写作出现了一种气势恢宏的"文学井喷"现象。灾难写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危机"。如果我们能够借助于西方后形而上学思想的启示来突破20世纪中国文学形而上学写作观的束缚,并完成从灾难写作到命运书写的蜕变,那么,我们终将会拥有真正不朽的灾难文学作品。
作者
支宇
机构地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4,共7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地震诗歌
灾难文学
意义空间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27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28
参考文献
5
1
谢有顺.
苦难的书写如何才能不失重?--我看汶川大地震后的诗歌写作热潮[J]
.南方文坛,2008(5):32-34.
被引量:19
2
李祖德.
苦难叙事、人民性与国族认同——对当前“地震诗歌”的一种价值描述[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4):28-33.
被引量:4
3
王干.
在废墟上矗立的诗歌纪念碑——论“5·12”地震诗潮[J]
.当代文坛,2008(4):8-11.
被引量:9
4
[(法)福柯著],杜小真.福柯集[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5
(美)斯蒂芬·贝斯特(StevenBest),(美)道格拉斯·科尔纳(DouglasKellner)原著,陈刚等.后现代转向[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林语堂.《诗》,见《吾国与吾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舒衡哲.《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博物馆的关照之下》[J].东方,1995,(5).
共引文献
25
1
张曦(羌族).
文学人类学与地震诗歌文本[J]
.民族文学研究,2021(1):89-98.
被引量:3
2
王学东,李怡.
拯救的几重含义——由汶川地震诗潮谈起[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3):96-99.
被引量:2
3
费一.
歌曲——成长中的文学样式[J]
.今日科苑,2009(23):179-179.
4
邵波.
沉潜中的灵魂——“中间代”诗歌的历史定位与价值估衡[J]
.当代文坛,2011(4):73-75.
被引量:1
5
陈良湾.
保罗·策兰诗歌的生存意识[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2):55-58.
6
张堂会.
当代文学自然灾害书写的延续与新变[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31-37.
被引量:4
7
梁建忠.
《大太阳》的民族精神与思想教育价值[J]
.电影文学,2013(11):84-85.
8
李长中,杜红梅.
灾荒记忆与后灾荒时代的苦难叙事——以当代淮河流域文学为中心的考察[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3):1-6.
被引量:1
9
严静.
当代中国灾难文学的社会价值[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22):26-28.
被引量:3
10
张堂会.
历史、现实、寓言:当代文学自然灾害书写的三种维度[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6):95-9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7
1
熊飞宇.
区域文学、地方路径与文学地理学——全国第六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的三大议题[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2):450-460.
被引量:1
2
张光芒.
疫情文学的资源与后疫情时代的文学转向[J]
.网络文学评论,2020(1):26-30.
被引量:5
3
张曦(羌族).
文学人类学与地震诗歌文本[J]
.民族文学研究,2021(1):89-98.
被引量:3
4
周毅.
高旭帆:不该被遗忘的康巴文学探路人——重读《山吼》与《古老的谋杀》[J]
.阿来研究,2020(1):157-163.
被引量:3
5
马迎春.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J]
.阿来研究,2020(1):104-109.
被引量:1
6
阿来.
不止是苦难,还是生命的颂歌——有关《云中记》的一些闲话[J]
.阿来研究,2019(2):79-82.
被引量:14
7
鲁枢元.
生态批评视域中“自然”的涵义[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8-16.
被引量:16
8
王珂.
生存问题真的大于艺术问题吗——汶川震灾诗热后的冷思考[J]
.诗探索,2009(1):12-25.
被引量:6
9
龚学敏.
汶川断章[J]
.草地,2008(4):39-41.
被引量:1
10
于淼.
灾后危机心理干预的问题研究[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3):94-9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9
1
张曦(羌族).
文学人类学与地震诗歌文本[J]
.民族文学研究,2021(1):89-98.
被引量:3
2
向宝云.
灾难文学的审美维度与美学意蕴[J]
.社会科学研究,2011(2):13-19.
被引量:19
3
支宇.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灾难艺术——论中国当代灾难文艺的意义深度与美学品格[J]
.社会科学研究,2011(2):20-26.
被引量:3
4
王璐.
灾难表述:汶川地震的文本呈现[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26-30.
5
张堂会.
当代文学自然灾害书写的延续与新变[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31-37.
被引量:4
6
李长中,杜红梅.
灾荒记忆与后灾荒时代的苦难叙事——以当代淮河流域文学为中心的考察[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3):1-6.
被引量:1
7
严静.
当代中国灾难文学的社会价值[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22):26-28.
被引量:3
8
彭秀银,张堂会.
废墟上的升华:汶川地震文学书写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18(6):248-254.
被引量:1
9
张思远.
灾难文学审美维度的呈现——论《云中记》的灾难美学[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11):94-96.
10
王禹鉴.
《云中记》:灾难书写的别种诠释[J]
.大学(社会科学),2020(11):39-41.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陈俊萍.
地震废墟上人的拯救——谈《坼裂》对“坼裂灵魂”的反思[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8):99-101.
2
张益伟.
互文性的生态神学伦理生成机制与审美建构——以《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为例[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5):87-92.
被引量:1
3
张静.
论古代灾害诗歌的立意构思之法[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2):105-107.
被引量:3
4
范玉刚.
现实的人性与精神的涅槃——长篇小说《天乳》的新现实主义解读[J]
.中国文学批评,2017(3):103-116.
5
严运桂.
新世纪小说苦难书写研究热的理性思考[J]
.小说评论,2018(3):139-143.
被引量:3
6
韩正路.
论吴波与江耶诗歌的淮河书写[J]
.蚌埠学院学报,2020,9(3):120-124.
7
汪玥.
灾难中的神显——《云中记》的神圣叙事[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7(5):7-11.
被引量:1
8
季丽晔.
论20世纪以来日本文学地震灾害书写的审美维度与美学意蕴[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9):46-47.
被引量:1
9
韩春虎,陆畅.
边缘情境、地方经验与市场效应——读阿来《云中记》兼及“汶川叙事”[J]
.当代作家评论,2020(5):109-115.
被引量:2
10
张姻.
论《云中记》的叙事艺术[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4):5-7.
1
向宝云.
灾难文学的审美维度与美学意蕴[J]
.社会科学研究,2011(2):13-19.
被引量:19
2
叶延滨.
中国当代诗歌常态的一次非常态呈现——5·12地震诗歌的重要意义[J]
.飞天,2009,0(11).
3
严静.
当代中国灾难文学的社会价值[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22):26-28.
被引量:3
4
梁中杰.
穿越天难的精魂——读长篇小说《山高天远》[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4):30-32.
5
范藻.
灾难文学的定义与反思[J]
.中华文化论坛,2014(11):158-162.
被引量:3
6
孔许友.
论汶川大地震时期的散文创作[J]
.唐山学院学报,2014,27(5):92-95.
7
王秀臣.
灾难视野中的文学回响——先秦灾难的文学表现及其意义[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3):90-94.
被引量:9
8
杨永良.
辛酸的回忆,无尽的哀思——《红蜻蜓与油虫》赏析[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0,0(4):59-62.
9
罗小凤.
被现实绑架的新世纪诗歌[J]
.文艺评论,2016(6):25-33.
被引量:1
10
“5·12”地震诗歌墙揭幕暨“四川开满鲜花”大型诗歌朗诵会[J]
.星星,2011,0(6):2-2.
中华文化论坛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