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2-53,共2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同被引文献57
1 张其成.“象”模型:易医会通的交点──兼论中医学的本质及其未来发展[J] .周易研究,2002(2):71-80. 被引量:57
2 李日向,常占杰,叶青.清木丹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留恋瘀毒型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28(2):8-9. 被引量:6
3 郭银谋.情绪及药膳调和对肝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30-31. 被引量:7
4 李瀚旻,高翔.“肾生骨髓,髓生肝”的科学内涵[J] .中医杂志,2006,47(1):6-8. 被引量:36
5 顾植山.从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的关系谈五运六气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6):463-466. 被引量:88
6 王玉川.中医养生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7 黄帝,歧伯著.黄帝内经[M].顾长安整理.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34-44.
8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32-46.
9 卢桌君.关于新中式设计路线的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0.
10 Urich R S, Simmoms R F,Losito B D,et al. Stress recovery during exposure to natual and urban environment [ J ]. Journal of Environment Psychlolgy, 1991 ( 11 ) :201 - 230.
引证文献7
1 唐国梁.“象”思维模型对中华饮食养生文化的影响[J] .科技信息,2012(30):220-220. 被引量:1
2 赵伟,杨志民.基于养生理念的“新中式”景观设计——以南京中医药大学景观改造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17-20. 被引量:3
3 张晶,甄福银,王会.浅谈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介入下的当代景观设计[J] .美术教育研究,2014(2):67-67. 被引量:2
4 余涵.阴阳学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 .护理研究(上旬版),2015,29(8):2696-2698. 被引量:1
5 王德辰,何广益,梁壮,徐睿瑶,张诗晗,李良松.中医阴阳五行诊疗体系之病因浅探[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6):2637-2640. 被引量:4
6 林柳兵,李毅平,阙任烨,苏凯奇,陈懿榕,李勇.胃癌术后及化疗后的中医饮食调养[J]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3):501-503. 被引量:6
7 吴杰,李京涛,刘永刚,魏瑞兰,魏海梁,闫曙光,常占杰.基于五行转化理论探析慢性肝病的治肝五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5):2799-280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22
1 周晖晖,徐世超.新中式景观研究现状分析[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4(1):39-41. 被引量:5
2 裴陆琦,郭杨,李端.塑造有机秩序下的大学校园节点空间——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 .中外建筑,2018,0(12):71-75. 被引量:1
3 陈祺,王周锁,刘玉凤,蔺林田.基于养生景观的学院环境文化建设特色思考——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药物与化工分院为例[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2):9-12.
4 陈美南,单守勤.中华养生文化园景观疗养干预基层官兵亚健康状态的疗效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16,25(9):922-924. 被引量:3
5 柯键,曾铁英,周娴,燕群美,肖曼丽,王艳,孙怡娟.基于中医文化的健康概念框架的构建[J] .中华护理教育,2019,16(5):389-392. 被引量:6
6 王国浩.基于中医理论的胃癌患者食疗营养建议[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8):26-27. 被引量:1
7 李海波,宋彦.香菇多糖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0):183-186. 被引量:4
8 王小强,王凌雪,白雪,杨思进.浅论中医法象养生观及其方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8):1-4.
9 谢亚敏.营养替代疗法对胃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21,50(S01):62-64. 被引量:2
10 张丹丹,姚靖,孙河,王佳娣,曹丛红.中医药防治前葡萄膜炎的优势及特色[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1,31(7):530-532. 被引量:9
1 郝万山.中医药学讲座(四) 第四讲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上)[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0,2(4):245-247. 被引量:3
2 黄适,方显明.浅谈中医与阴阳五行的发展思路[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1):3-4. 被引量:6
3 蒋士生.论中医诊治中的“人与自然”观[J] .湖南中医杂志,1998,14(1):3-4.
4 陈洪.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练功实践[J] .中国气功科学,2000(12):16-18.
5 丁立钧,刘维莲.阴阳五行学说在生命科学中的指导意义[J] .兰州医学院学报,1989,15(1):52-53. 被引量:2
6 郝万山.中医药学讲座(一)[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1999,1(1):49-50.
7 于铁成.构筑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思维模式(三)[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8,17(2):40-42.
8 丘芬,江海燕,宁小清,钟霞军,原鲜玲,谈远锋.治未病与脾、肾关系探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0,6(11):153-154. 被引量:3
9 林丽丽,何文彬.试论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治未病”中应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6):134-135. 被引量:3
10 琪东.春季食补“肝”为先[J] .东方药膳,2009(2):3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