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及应用——以樊家川油田中区为例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次研究以樊家川油田樊中区为例,探讨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及应用。针对樊中区存在的采出程度低、井网控制储量低、油藏采油速度低的问题,在精细地质研究、开发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开展剩余油富集规律认识,预测剩余油富集区,为区块调整挖潜、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
作者
钱晓春
徐波
易红
机构地区
西安石油大学
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出处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年第5期66-67,共2页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Standard and Quality
关键词
剩余油
高含水期
地质统计分析
开发动态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
分类号
TE32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8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57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7
1
周炜,唐仲华,温静,龚姚进.
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J]
.断块油气田,2010,17(3):325-329.
被引量:42
2
冯明生,袁士义,许安著,别爱芳,赵丽敏.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的平面网格划分[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4):81-83.
被引量:12
3
赖枫鹏,李治平.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2007,3(3):37-41.
被引量:12
4
付德奎,冯振雨,曲金明,邓生辉,王恩辉.
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及展望[J]
.断块油气田,2007,14(2):39-41.
被引量:28
5
黄辉,范玉平,孙立旭.
“动静结合法”在剩余油定量分布中的应用研究[J]
.石油钻采工艺,2006,28(6):35-38.
被引量:9
6
李中锋,何顺利,门成全,杨文新.
非均质三维模型水驱剩余油试验研究[J]
.石油钻采工艺,2005,27(4):41-44.
被引量:17
7
岳登台.
综述老油田改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技术[J]
.石油学报,1998,19(3):46-51.
被引量:53
二级参考文献
78
1
陈德坡,王延忠,柳世成,杨仁金.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5):539-543.
被引量:14
2
靳彦欣,林承焰,贺晓燕,王慧芳.
油藏数值模拟在剩余油预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3):22-24.
被引量:25
3
高博禹,彭仕宓,王建波.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特种油气藏,2004,11(4):7-11.
被引量:81
4
岳大力,林承焰,吴胜和,侯连华.
储层非均质定量表征方法在礁灰岩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
.石油学报,2004,25(5):75-79.
被引量:55
5
刘宝珺,谢俊,张金亮.
我国剩余油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J]
.西北地质,2004,37(4):1-6.
被引量:73
6
吕晓光,马福士,张永臻.
对大庆油田储层微型构造的初步认识[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4,13(2):18-21.
被引量:10
7
周惠忠,王利群.
两维油藏物理模拟装置[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4(3):74-82.
被引量:10
8
高博禹,彭仕宓,黄述旺,王建波.
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数值模拟研究[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2):11-15.
被引量:17
9
高兴军,于兴河,李胜利,王庆如,梁卫.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预测剩余油分布[J]
.石油学报,2005,26(3):60-63.
被引量:16
10
李兴国.
应用微型构造和储层沉积微相研究油层剩余油分布[J]
.油气采收率技术,1994,1(1):68-80.
被引量:44
共引文献
157
1
张焕芝,焦姣,邱茂鑫,孙乃达.
老油田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与展望[J]
.世界石油工业,2019(6):30-34.
被引量:3
2
程亮.
断块油藏精细挖潜技术研究及实施效果[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21,47(6):100-101.
3
程亮.
碎屑岩油藏综合调整技术研究及效果[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21,47(5):104-105.
4
孙棋.
特高含水期层状底水油藏经济挖潜技术[J]
.内江科技,2020,0(2):28-29.
5
苗振宝,杜学军,韩怀,林中维,王晗,许文会.
河南稀油区开发后期注水结构调整途径探讨[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01,17(z1):9-11.
6
卢海涛.
多学科油藏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38(9):127-130.
被引量:1
7
李秋影,马继红.
杏一~三区东部油层动用特点及挖掘潜力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38(21):128-129.
8
李葛.
数值模拟技术在剩余油分析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40(5):109-111.
被引量:1
9
李忠江.
高含水后期油水井间注采关系完善程度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16):220-220.
被引量:1
10
周明.
周期注水实验效果分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40(12):146-147.
同被引文献
3
1
黄思静,张萌,朱世全,武文慧,黄成刚.
砂岩孔隙成因对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6):648-653.
被引量:52
2
周新桂,操成杰,袁嘉音,陈彪.
油气盆地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1):79-84.
被引量:28
3
黄思静,谢连文,张萌,武文慧,沈立成,刘洁.
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3):273-281.
被引量:328
引证文献
2
1
马乐,高延新.
樊家川油田中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
.辽宁化工,2015,44(2):214-216.
被引量:1
2
李超群.
老油田改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技术综述[J]
.化工管理,2020(7):206-20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刘笑莹.
老油田改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12):25-26.
被引量:4
2
Huan Zhao,Hongjun Yin.
The residual oil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low permeability oilfield[J]
.Petroleum,2015,1(2):112-117.
3
张强,王文强,车阳,任宪可,马群,汪彦龙.
柔性钻具水力导向射流喷嘴流场分析[J]
.石油矿场机械,2024,53(2):26-33.
1
冯三强.
樊家川油田侏罗系油藏稳产技术研究[J]
.中国科技博览,2010(32):620-620.
2
马乐,高延新.
樊家川油田中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
.辽宁化工,2015,44(2):214-216.
被引量:1
3
李海龙,刘振旺,张莲忠,王涛.
Logistic旋回模型在油田合理注水量及注采比确定中的应用[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5,29(4):30-32.
被引量:1
4
王行运,高云文.
樊家川油田河流相储层砂体沉积模式[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4):631-634.
被引量:3
5
陈欢庆,胡永乐,冉启全,闫林,王拥军.
徐东地区营城组一段火山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J]
.断块油气田,2011,18(1):9-13.
被引量:10
6
于波,付国民,李永军,刘社华.
樊家川油田河流相储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27(1):53-58.
被引量:4
7
孙来喜,李成,邓克能,杨卫国.
Weibull峰型开发模型在樊家川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34(9):106-108.
被引量:1
8
马广彦.
樊家川油田含水上升因素及调剖方法探讨[J]
.低渗透油气田,2002,7(1):36-41.
9
朱璠,陈恭洋.
霸县凹陷文安城东地区储层地质建模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38(22):130-131.
10
唐玮,陈恭洋,胡绪福,吴联钱.
随机岩性指示模拟方法及应用[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3):40-42.
被引量:2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