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革命与女性的纠结——小说《青春之歌》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由于时代的原因,十七年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女性特征往往被弱化。小说《青春之歌》中,处于权威及主导地位的是革命与阶级斗争的话语,但在"革命"的规范下,我们仍可看出潜在的女性话语,爱情则是女性话语的显现。
作者
李旭琴
机构地区
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4-15,共2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关键词
青春之歌
革命
女性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
1
王宇.
性别/政治:《青春之歌》的叙事伦理[J]
.江苏社会科学,2003(4):117-121.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南帆.
文学、革命与性[J]
.文艺争鸣,2000(5):22-33.
被引量:35
2
苏珊·斯坦福·弗里德曼 亮主政 杜芳琴.《超越女作家批评和女性文学批评》[A].亮主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究选译》[C].三联书店,1998年.第450页.
3
杰姆逊(FredricJameson).《跨过资本时代的第三世界文学》,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4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林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114页.
5
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32页、229页.
6
戴锦华.《(青春之歌):历史视域中的重读》,唐小兵主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共引文献
16
1
李旭琴.
革命·知识分子·女性——重读《青春之歌》[J]
.飞天,2009(22):11-14.
2
刘玉平,杨红旗.
从文艺伦理学到叙事伦理——兼论文艺学的知识生成[J]
.兰州学刊,2009(8):181-185.
被引量:2
3
周薇.
“再解读”研究述评[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1):69-73.
4
李敏.
“伤痕”与“反思”小说中“受伤者”的形象分析[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55-57.
5
宋桂友.
《青春之歌》:政治规训下的青春挣扎[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2):33-36.
被引量:2
6
刘传霞.
论20世纪50-70年代爱欲叙述中的性别政治[J]
.妇女研究论丛,2011(5):78-84.
被引量:1
7
徐洪军.
显文本与潜文本之间的建构与解构——论《青春之歌》中的革命与爱情[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63-66.
被引量:1
8
买琳芳.
重读《青春之歌》——体会生命的共通情感与浅析林道静的“寻父”之路[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2):83-85.
被引量:1
9
王海龙.
论《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原型解读和爱国教育[J]
.芒种,2013(4):47-48.
10
孙青.
“从属论”制约下的小资产阶级描写--《青春之歌》的时移势迁[J]
.北方文学(下),2013(12):20-21.
同被引文献
18
1
白全珍,李莹.
论林道静的成长及其意义——《青春之歌》人物浅析[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9(5):81-82.
被引量:4
2
余迅.
寻找精神教父——浅议《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恋父情结[J]
.考试周刊,2007(17):85-86.
被引量:4
3
刘青.
革命·爱情·知识分子——红色叙事中的《青春之歌》[J]
.电影文学,2007(18):59-60.
被引量:4
4
胡军.
从个人记忆到集体记忆——从《青春之歌》看“革命文学”叙事的重构[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30-33.
被引量:7
5
吴翔宇,叶李.
论《青春之歌》的成长叙事策略与红色青春想像[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43-47.
被引量:2
6
李云霞.
对抗与消融——从《青春之歌》看宏大叙事下的女性话语[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4):62-64.
被引量:3
7
杨沫.《谈谈林道静的形象》,见《创作经验漫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63-74页.
8
孟红,袁佩红.
《青春之歌》作者与卢嘉川原型的情缘[J]
.党史文汇,2007(9):38-41.
被引量:1
9
周春霞.
出场与缺席间的困惑——论《青春之歌》中的爱情叙事与革命叙事[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4):34-38.
被引量:2
10
杨沫.《青春之歌》再版后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杨沫专集[Z].内部资料,1979.
引证文献
5
1
梁远帆.
浅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塑造中的双线并进[J]
.作家,2009(12):12-13.
2
陈嬿如.
信仰传播效果的3M模式——以《青春之歌》的传播学解读为个案[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1):118-125.
被引量:3
3
王海龙.
论《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原型解读和爱国教育[J]
.芒种,2013(4):47-48.
4
程丕硕.
忘我而献身的革命与爱情——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春之歌》为例[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8):138-139.
5
李展.
从《青春之歌》到《上海滩》——关于“革命”与“后革命”的一种考量[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27(5):50-5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朱晓林.
基于网络传播视角的信仰教育路径[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6):18-19.
被引量:2
2
陈建安.
浅谈文化传播对地方文化保存重要性——以台湾老街再造为例[J]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9,0(1):341-356.
被引量:1
3
熊英.
传播学视域下的信仰危机及其消解[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3):8-13.
1
李静.
启蒙、革命与女性——以20世纪女性作家乡土小说为例[J]
.山东社会科学,2013(1):150-154.
被引量:1
2
冷嘉.
“莎菲们”的道路——丁玲早期创作探微[J]
.现代中文学刊,2013(4):46-53.
被引量:2
3
冯晶.
朝着革命与女性的双向开掘——浅谈丁玲前期革命文学创作[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4(2):44-45.
4
冯晶.
丁玲之于中国女性写作的意义[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3(3):116-118.
5
曹慕源.
革命与女性——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政治意识与女性意识的相对统一[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10):234-235.
6
盛汝真.
浅议丁玲作品中革命女性的地位[J]
.时代文学,2009(11):39-40.
7
杨璇.
寻找女性主义的声音——解读《色戒》中王佳芝形象[J]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4):119-121.
被引量:3
8
赖翅萍.
革命·女人·身体——走向革命后的娜拉遭遇及结局[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1):1-6.
被引量:1
9
叶奕翔.
革命立场与女性意识的较量——读《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和《夜》[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48-51.
被引量:1
10
陶丽萍.
革命与女性的自赎——十七年女性文学叙事的话语裂缝[J]
.青海社会科学,2007(4):87-91.
被引量:4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