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0-51,共2页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参考文献2
-
1K.Rajasekhara.Keeping America Working[]..1988
-
2M.David.Re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2000
同被引文献9
-
1张明国.STS与人文教育——21世纪我国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发展刍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53-57. 被引量:4
-
2唐新华,陈德静.国内外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教育之比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5):30-32. 被引量:11
-
3http ://www. People. com. cn/GB/jinji/31/179/20021204/881291.html.
-
4Ronald V. Wiedenhoeft, Ecology and Engineering: Changing Paradigms, Liberal Arts & International Studies,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
5许良英.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47,348.
-
6王军伟.面向21世纪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10):12-17. 被引量:24
-
7梅运焕.综合课程的影响因素与实施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2,23(13):17-19. 被引量:3
-
8胡建强.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3(3):157-158. 被引量:3
-
9周大平.谁来培养中国的工程师——我国工科教育改革亟待提速[J].瞭望,2003(35):53-5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9
-
1张鸿莹,安宇.人文教育在理工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J].大家,2010(6):148-149.
-
2侯耀先,张铁磊.职业教育呼唤人文关怀[J].辽宁教育研究,2007(1):96-98. 被引量:1
-
3施菊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机制的建立[J].教育评论,2007(2):70-72. 被引量:5
-
4彭斌,张凡.工科院校法律类课程的特点及其定位——以《电力法》课程体系设计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80-82. 被引量:3
-
5李淑珍,李晓宾.论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与就业关系[J].考试周刊,2009(15):189-190. 被引量:3
-
6鲍健强,翁默斯,钱佩忠.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习而学”工程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241-246. 被引量:5
-
7苏小琴.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考高职院校美术课教学改革[J].亚太教育,2015,0(31):268-268. 被引量:7
-
8李睿,丁雪松,李柳醒.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5):89-92. 被引量:5
-
9任爱珍,戚亚光.现代大学的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兼论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07,0(1):5-8. 被引量:1
-
1徐敏,李明.关于地方工科院校工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5(11):27-28. 被引量:10
-
2孙芳城,曾宪军,张晓洪.高等工程本科院校办学目标定位研究[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8,12(6):4-7.
-
3课题组,谢怀建.对高等工程院校德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1999(3):28-30.
-
4韩维仙,张达明,陈世瑛.高等工程院校素质教育略论[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8(6):42-44.
-
5刘伦,谢怀建.对高等工程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一体化管理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1998,15(3):5-8.
-
6孙珺.关于高等工程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8):165-166. 被引量:7
-
7姜培武.对课程体系改革中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长春),1997,18(1):47-49.
-
8高辉巧.略谈新时期高等工程院校的教育导向[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5(2):17-19.
-
9郭清,陈彦国.浅析高等工程院校的创新教育和能力培养[J].中国科技博览,2010(1):13-13. 被引量:4
-
10唐德洲.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提高办学水平[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03,15(3):7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