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田径》
1999年第1期36-37,共2页
Track and Field
同被引文献7
-
1那兰,王小虹.13-14岁少年适宜健身运动负荷强度的实验报告[J].体育学刊,1998,5(3):36-38. 被引量:3
-
2陈伟霖.适度运动对机体免疫的影响及其机制[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2(2):60-61. 被引量:4
-
3侯香玉.运动对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近况(综述)[J].体育科学,1991,12(4):57-59. 被引量:24
-
4钟华,郄捍烈.健身跑的八种有效练习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5,24(6):44-44. 被引量:1
-
5雷芬芬.从医学角度谈群众体育的保健[J].郴州师专学报(综合版),1997,(2):66-67.
-
6周明.高校体育教学中健身跑的意义及应用[J].运城学院学报,2011,29(2):106-108. 被引量:6
-
7谢国庆,张平,陈善平,胡泯.大学新生体育锻炼动机和行为的调查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8):110-116.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8
-
1王武.试论身体锻炼的科学原理与自我控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1):80-82.
-
2李凤梅,雷强,郜龙山.《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1-3套动作运动强度与规律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4):82-84. 被引量:19
-
3李革,李育刚.最佳教学效果与运动负荷的因素分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152-154. 被引量:5
-
4李中焘.有氧健美操运动中“最佳负荷域”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6):80-82. 被引量:4
-
5叶建仔,陈筱春.不同职业人群健身运动的科学性调查与分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1(3):163-165. 被引量:2
-
6邱少霖,邱幺聿,关颖嵘,饶贤清.采用心率指标制定女性大众健美操锻炼运动负荷等级标准的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2,32(3):111-116. 被引量:2
-
7刘丽云,刘英杰.小学生50米×8往返跑心率变化规律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6,35(2):43-45.
-
8于文民.不同负荷篮球运动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3):195-198. 被引量:5
-
1张士祥,杨锡让,张亚丽.不同训练水平耐力运动员最大有氧能力及个体通气阈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2,16(2):29-33. 被引量:1
-
2姜孟春.运动负荷价值阈与体育教学[J].四川体育科学,1995,14(2):15-17. 被引量:10
-
3李伟.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相对运动强度的对应指标研究[J].体育学刊,2000,7(2):117-119.
-
4凌启平.用平均心率评定体育课运动负荷为宜[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28(2):93-94. 被引量:22
-
5林彦山.少年速滑运动员相对运动强度的对应指标研究[J].冰雪运动,1998,20(2):13-15.
-
6李广标,俞光荣,徐志明,兰荣良.男性健康人运动强度和心率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1,5(4):78-85. 被引量:1
-
7A.舒纳贝,W.金特曼,W.M.舒密特,G.比鲁,H.斯特格曼,张蕴琨.个体先氧阈水平长跑对激素和代谢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1984,5(4):40-37.
-
8何增祥.论健身运动负荷标准——保证健身最佳效果的指标[J].体育学刊,1995,2(2):21-22. 被引量:4
-
9庞标琛,张永军.健身运动处方与运动负荷之探讨[J].高教论坛,1998(3):70-73. 被引量:1
-
10杨晓艳,马玉芳.高校公共体育课运动负荷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1):65-6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