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1998年第2期15-20,共6页
Journal of Japanese Language Study and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38
-
1罗传伟.关于流行语的研究及启示[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1):71-75. 被引量:12
-
2王哲春.日语流行新语拾珍[J].日语知识,2002(1):15-16. 被引量:1
-
3徐盛桓.语言美学论纲[J].外语学刊,1995(2):1-8. 被引量:25
-
4骆小所.论语言美学的萌生和破土而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3):73-79. 被引量:7
-
5刘念.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经济学原则[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91-94. 被引量:53
-
6胡启敏,陈全明.从中日流行语来看社会变迁及其与日语教学的关系[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4(3):79-80. 被引量:2
-
7冯峰.1999年“日本语新语流行语大赏”[J].日语知识,2000(4):19-19. 被引量:1
-
8侯仁锋.99年十大“新语·流行语”简介[J].日语知识,2000(4):20-21. 被引量:1
-
9王玉珊.日本2004年十大新语流行语[J].日语知识,2005(1):13-14. 被引量:1
-
10侯仁锋.2000年十大新语流行语浅析[J].日语知识,2001(3):5-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0
-
1朱喜芳.谈谈日语中的新语与流行语[J].文教资料,2009(1):64-65. 被引量:1
-
2李洁.日语流行语特征及社会价值探析[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1):72-75. 被引量:13
-
3刘晓芳.探析日语流行语的美学特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2):100-105. 被引量:4
-
4张洁,刘文鹏.国内外流行语的多视角研究评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2):118-120. 被引量:4
-
5张洁,周小臣.日语流行语的特征及翻译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166-167. 被引量:3
-
6佟姗.论日语教学中年度流行语的导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4-15.
-
7戴璨之.“若者用语”中的片假名词汇初探——试论片假名词汇在“若者用语”中的地位及其结构特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9(5):81-86. 被引量:2
-
8连路.从片假名化现象看日本民族特征[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0(3X):106-107. 被引量:1
-
9张校,王晚明.基于模因论分析日本流行语传入中国的规律与变化——以“萌”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2):39-41. 被引量:1
-
10刘少东,聂佳.日语流行语的社会文化性研究[J].现代语言学,2013,1(3):103-107.
二级引证文献27
-
1邓牧,骆紫莹.日本平成时期年轻人用语历时演变的量化研究[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23(1):112-124.
-
2聂礼熙.功能对等理论在日本流行语大赏汉译实践中的应用[J].汉字文化,2024(12):166-168.
-
3杨彬彬.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日语流行语汉译研究[J].汉字文化,2022(14):163-164. 被引量:1
-
4赵蕤.日本年轻人用语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S3):38-40.
-
5申鑫.从日语流行语看现代日本年轻人的现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301-302. 被引量:3
-
6郇昌鹏,汪红.流行语的模因性语义泛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3(2):18-22. 被引量:14
-
7王丽丽,王海龙,郝春静,马兰,沈翀.日语流行语研究[J].考试周刊,2011(22):96-97.
-
8张洁,刘文鹏.国内外流行语的多视角研究评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2):118-120. 被引量:4
-
9张洪忠,张燕,王雨欣,宋伟超.无奈现实的虚拟释放:流行语“屌丝”的网络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11):50-54. 被引量:6
-
10刘艳娥,赵峰.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12):7-10. 被引量:9
-
1张毅.浅述“流行词语”的特征[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5,0(10):128-129.
-
2徐海.汉英词典“过时”词例的修订[J].辞书研究,2005(1):88-93. 被引量:5
-
3胡继明.释《毛传》中的“病”——兼论传注与字书的关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4):221-223.
-
4周一农.后方言词汇及其规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6):63-68.
-
5李凤英.论元曲中ABC式状态形容词[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0(9):62-63. 被引量:1
-
6李新.从阐释学角度分析文学翻译语言的时代性——《简·爱》两中译本之评析[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12):98-99. 被引量:3
-
7王位添.商务英语翻译要点[J].才智,2012,0(5):172-172.
-
8王金辉.顺应论视角下中文流行语的德译方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7):103-104.
-
9韩瑞芳,武振玉.清末白话小说中条件类纪效连接成分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6):132-136. 被引量:1
-
10王功龙,刘东.浅谈现代注释术语体系的建立[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3):21-3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