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25,共5页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同被引文献87
-
1鲍洁.对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4,20(18):9-12. 被引量:72
-
2夏建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及评价[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5,8(1):1-5. 被引量:2
-
3杨金土,孟广平,严雪怡,吕鑫祥,郭扬,黄克孝,成永林.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1999,20(4):57-62. 被引量:161
-
4孙恒志,齐天.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新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4(6):85-89. 被引量:37
-
5李建强,续润华.美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及其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4):124-129. 被引量:12
-
6何锡涛.中日两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1998(4):81-84. 被引量:1
-
7肖化移.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1999,29(1):76-80. 被引量:15
-
8马庆发.德国高等职业教育面面观[J].全球教育展望,1998,28(3):13-18. 被引量:23
-
9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几个重要问题的基本认识[J].教育研究,1995,16(6):7-15. 被引量:131
-
10王海平.后现代的主体性概念[J].国外社会科学,1994(1):11-16.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25
-
1周彦兵,童山东.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40-45. 被引量:15
-
2方展画,贺武华.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评价摭谈——兼评“中国大学排名”现象[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62-66. 被引量:15
-
3杨念.论高职课程的务实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16):36-39. 被引量:3
-
4季勇.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经济师,2006(1):101-102. 被引量:10
-
5翟平.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应突出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J].大学时代(B版),2006(6):65-66. 被引量:2
-
6马明辉.高职院校实习农场营销战略初探[J].现代商业,2007(29):250-250.
-
7刘玉英.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特点及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5):30-31. 被引量:4
-
8文英兰.浅议高职实践性教学对学生生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0):61-62. 被引量:2
-
9方成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综述[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7(1):79-82. 被引量:6
-
10李云丽.教师、学校、政府三方联手 增强职教吸引力[J].科技信息,2010(3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30
-
1姚金海,杨火保.论思想政治课在高职院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2):190-192. 被引量:5
-
2孙振强,王玲.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的通识教育[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1):26-28. 被引量:4
-
3阚雅玲,张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9(2):29-32. 被引量:23
-
4王路群,库波.湖北省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策略研究[J].软件工程师,2009(12):51-53. 被引量:1
-
5唐永吉.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22-24. 被引量:13
-
6周彦兵,童山东.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40-45. 被引量:15
-
7高超.开封职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5):191-192.
-
8刘水英.试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J].金融教育研究,2009,23(6):128-130.
-
9陈静.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特点与校企合作的探讨[J].林区教学,2011(5):13-14. 被引量:2
-
10姜锐,姜华,吴建菊,金彩萍.刍议中外高职教师能力培养的“专业化”[J].消费导刊,2010(2):186-187. 被引量:2
-
1张海峰.学术观念与高职教育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0,21(4):92-94. 被引量:8
-
2王艳艳.高校青年教师学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5(9):68-69. 被引量:3
-
3张秀凤.农村学校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实践框架[J].新课程(综合版),2009(8):77-78.
-
4温绍金.全纳教育在中职校的实践框架[J].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2010(4):35-36. 被引量:2
-
5汪幼辛,何向彤,程博.论工学结合的教育实现[J].煤炭高等教育,2013,31(2):30-32.
-
6张五常.学术发展要有自己的文化面目[J].新财经,2010(2):114-114.
-
7彭家年.把读书与创新结合起来[J].刊授党校,2007,0(10):12-12.
-
8钱景舫.以人为本——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新视角[J].职教通讯,1998(10):5-8. 被引量:2
-
9李国强.社会需求视角下的高校职业技能培训[J].现代企业教育,2014(18):116-116.
-
10张平川.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考试制度改革之我见[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6(1):9-1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