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读《语言文字报》(93.10.3)陈建民教授所写为避讳不雅的同音联想而改换名字一文,引起我对十多年前一次与群众通讯的回忆.陈君小品文是“更名”,那件趣闻却是“改姓”,因忌讳嫌恶的同音联想而改姓氏——改变原姓文字字形,即把原姓用字削减一笔,赋予一定的读音.创造一个新字,避免自道或别人招呼、指称时不好的同音联想的困扰.这是被逼出来的“文字改革”,不惜向自家姓氏“开刀”,削减一笔,仿佛割“阑尾”,忍一刀之痛,赢得在社会交际中卸却一个包袱的爽快——何苦因姓氏而给人平添笑柄呢!我曾戏称这类字为“开刀字”,又觉得此称吓人,不如雅化为“一剪梅字体”.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2-44,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