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茶叶香气成分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3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 前言 茶之所以受人欢迎,是由于它具有独特的风味,其中之一便是优雅的香气。茶的香气是茶青原料在制茶过程中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而产生的。不同的制茶品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其成品茶中香气组分、香气物质百分含量都有较大差异,各类茶的香气特征也各有特色。任何一种茶叶的茶香都是其所含的不同芳香物质以不同浓度组合的综合表现。
作者
李艳清
付大友
王蓉
机构地区
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09年第1期8-10,15,共4页
Te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香气成分
茶叶
测定方法
生化反应
制茶过程
加工工艺
香气组分
百分含量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9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410
同被引文献
444
引证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365
参考文献
15
1
张正竹,宛晓春,陶冠军.
茶鲜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液质联用分析[J]
.茶叶科学,2005,25(4):275-281.
被引量:32
2
霍权恭,杨京,刘钟栋,陈肇锬.
信阳毛尖茶叶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7):108-110.
被引量:39
3
周春明,杨坚,龚正礼.
高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J]
.中国茶叶加工,2005(2):37-39.
被引量:20
4
陈亚忠,欧浩明.
英德市高香型黄炎茶香气化学组成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4,31(5):26-27.
被引量:4
5
周亦斌,王俊.
新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应用的现状及趋势[J]
.茶叶科学,2004,24(2):82-85.
被引量:47
6
周春明,袁海波,秦志荣,郑林.
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J]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4,20(2):101-104.
被引量:48
7
陆宁,宛晓春,潘冬.
茉莉花茶香气成分与品质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J]
.食品科学,2004,25(6):93-97.
被引量:44
8
孙其富,梁月荣.
茶饮料香气研究进展和增香技术探讨[J]
.茶叶,2003,29(4):198-201.
被引量:28
9
侯冬岩,回瑞华,李铁纯,Alberto,朱永强,刘晓媛.
茶叶香气成分的研究——乌龙茶与鲜茶香气成分的比较[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5(6):53-55.
被引量:24
10
张正竹,陈玎玎.
茶叶香精油的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效率分析[J]
.中国茶叶加工,2003(1):31-33.
被引量:42
二级参考文献
119
1
黄道培,黄予涛.
金奖名茶——信阳毛尖[J]
.农业考古,1998(2):251-252.
被引量:2
2
郭桂义.
中国名茶──信阳毛尖[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9(2):49-52.
被引量:17
3
李远华,江昌俊,杨顺利,余有本.
茶树β-葡萄糖苷酶cDNA克隆和原核表达[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12(6):625-629.
被引量:13
4
游小清,王华夫,李名君.
适度摊放对名优绿茶香气物质释放的影响[J]
.中国茶叶,1993,15(3):14-15.
被引量:33
5
林刚,严俊.
茶叶外形数量化研究初报[J]
.茶叶科学,1994,14(1):75-78.
被引量:13
6
蔡同一,陈银辉,阎红,倪元颖.
超滤技术对苹果汁加工中主要芳香成分影响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1994,10(4):137-141.
被引量:13
7
张正竹,宛晓春,坂田完三.
茶叶β-葡萄糖苷酶亲和层析纯化与性质研究[J]
.茶叶科学,2005,25(1):16-22.
被引量:24
8
Ye-YunLI Chang-JunJIANG Xiao-ChunWAN Zheng-ZhuZHANG Da-XiangLI.
Purification and Par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β-Glucosidase from Fresh Leaves of Tea Plants(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J]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2005,37(6):363-370.
被引量:9
9
吴秋儿,唐良生,王则金.
乌龙茶机械萎凋工艺参数[J]
.茶叶科学,1995,15(1):39-42.
被引量:9
10
王华夫.
茶叶香型与芳香物质[J]
.中国茶叶,1989,11(2):16-17.
被引量:42
共引文献
410
1
张铭铭,江用文,袁海波,杨艳芹,邓余良,董春旺,李佳,滑金杰,王近近.
绿茶栗香的形成及工艺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2):129-137.
被引量:8
2
戴前颖,夏涛.
“茶叶审评”课程的标准化建设[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37(5):109-114.
被引量:1
3
陈志伟.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的研究分析[J]
.中国绿色画报,2018,0(7):101-101.
被引量:1
4
郑挺盛,张凌云.
不同采摘季节对重发酵单枞茶香气品质影响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07,23(2):11-15.
被引量:15
5
洪涛,黄遵锡,李俊俊,唐湘华,慕跃林,许波.
普洱熟茶和生茶香气成分的提取和测定分析[J]
.茶叶科学,2010,30(5):336-342.
被引量:33
6
任志芹,艾小勇,张元,王志,付体鹏,许成保,张峰.
烟用增香物质的分析技术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5):1444-1450.
7
何玉娟,李士雨.
天然香料的提取技术[J]
.化工进展,2004,23(9):972-978.
被引量:23
8
陈睿.
茶叶功能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及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1031-1033.
被引量:78
9
朱旺升,倪德江.
制茶工艺与名优绿茶香气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4,27(4):19-22.
被引量:11
10
王文杰,罗守进,黄建琴,张立平,吴新荣,王宏树.
电脑测定茶叶色泽的方法研究[J]
.茶叶科学,2005,25(1):37-42.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
444
1
李景明,于静,吴继红,葛毅强.
不同酵母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2):185-189.
被引量:69
2
古丽加依娜.多力达西,古丽米娜,韩笑,胥红,王明林.
固相微萃取-GC-MS法和静态顶空-GC-MS法同时测定库尔勒香梨的香气成分[J]
.化学分析计量,2009,18(5):37-40.
被引量:11
3
潘科,牟小秋,沈强,郑文佳.
论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潜在危机[J]
.贵州茶叶,2010,38(2):6-9.
被引量:3
4
张春花,单治国,袁文侠,李亚莉,孙婷婷,秦太峰,夏凯国,任洪涛,李国荣,周红杰.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4):251-258.
被引量:29
5
蔡正安,刘素纯,刘杏益,黄建安,周琳,朱旗.
冠突散囊菌在不同茶类及几种植物材料上“发花”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4):263-268.
被引量:31
6
洪涛,黄遵锡,李俊俊,唐湘华,慕跃林,许波.
普洱熟茶和生茶香气成分的提取和测定分析[J]
.茶叶科学,2010,30(5):336-342.
被引量:33
7
陈荣冰,游小妹,黄福平,陈常颂.
瑞香及其母本黄旦乌龙茶香气组分分析报告[J]
.福建农业学报,2004,19(2):82-84.
被引量:17
8
薛明,杭雅娟.
红树莓果酱和果酒的加工工艺[J]
.轻工科技,2012,28(3):14-15.
被引量:8
9
竹尾治一郎,何培忠.
当代美国哲学展望[J]
.国外社会科学,1983(4):3-9.
被引量:1
10
游小清,李名君,杨亚军,王华夫.
萜烯指数在茶品系间的表达[J]
.茶叶科学,1992,12(1):27-31.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35
1
黄长修,王宏涛,蓝洪桥,苏明亮,苏玉忠,李军.
超临界CO_2萃取铁观音茶叶香气成分[J]
.化学工程,2010,38(12):1-4.
被引量:17
2
罗正飞,陈继伟,凌光云,王立波,罗琼先,李朝云.
茶叶香气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2011,38(1):40-43.
被引量:6
3
任洪涛,周斌,夏凯国,秦太峰,周红杰.
气相色谱法测定普洱茶中1,2,3-三甲氧基苯的含量[J]
.茶叶科学技术,2011(1):8-11.
被引量:1
4
张莹,钟应富,袁林颖,唐敏,邓敏,邬秀宏.
茶叶香气成分研究现状与展望[J]
.南方农业,2011,5(5):104-106.
被引量:20
5
林真,李捷,方守龙,陈健.
柚子皮茶挥发性成分HS-GC-MS检测法评价与条件优化[J]
.广州化工,2011,39(23):103-105.
被引量:1
6
黄亚辉,王娟,曾贞,赖幸菲.
不同年代茯砖茶香气物质测定与分析[J]
.食品科学,2011,32(24):261-266.
被引量:36
7
贺志荣,项威,徐燕,高丽萍,夏涛,魏书.
茶树挥发性萜类物质及其糖苷化合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2012,32(1):1-8.
被引量:24
8
冯林,刘学,杨坚,潘科.
肯尼亚红碎茶的香气成分分析[J]
.蚕桑茶叶通讯,2012(1):17-24.
被引量:2
9
张来,余正文,杨占南,张红霞.
SPME-GC-MS分析瀑布毛峰茶叶的赋香成分[J]
.光谱实验室,2012,29(2):672-676.
被引量:11
10
马作江,陈永波,王尔惠,朱云芬,程群,袁程晓,石月明.
SPME-GC/MS法分析“恩施玉露”茶的挥发成分[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9):249-25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65
1
张铭铭,江用文,袁海波,杨艳芹,邓余良,董春旺,李佳,滑金杰,王近近.
绿茶栗香的形成及工艺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2):129-137.
被引量:8
2
龚受基,滕翠琴,曹惠怡,张均伟,谢加仕,蒙彦妃.
冠突散囊菌对夏秋绿茶发酵的影响[J]
.食品科技,2020,45(1):134-140.
被引量:8
3
马驰宇,方仕茂,姚键梅,刘惠芳,刘垚果,雷志伟,杨文,陈瑶.
‘黔茶1号’鲜叶挥发性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差异分析[J]
.贵茶,2023(1):42-53.
4
李俊,蔡滔,祝愿,周雪丽,王艺蓉.
不同储藏条件对贵州三款绿茶化学成分的影响[J]
.贵茶,2022(1):26-31.
被引量:1
5
张莹,钟应富,袁林颖,唐敏,邓敏,邬秀宏.
茶叶香气成分研究现状与展望[J]
.南方农业,2011,5(5):104-106.
被引量:20
6
杨如兴,张磊,尤志明,陈芝芝,吴民亿.
白云特早新品系的茶类适制性及香气成分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6):971-976.
被引量:16
7
刘永琦.
中医药延缓衰老及促智作用机理探析[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17(1):55-57.
被引量:5
8
陈慧,王登良.
红茶的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中的变化[J]
.广东茶业,2012(1):13-15.
被引量:12
9
倪跃新.
铁观音茶叶挥发性致香物的制备及其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J]
.香料香精化妆品,2012(3):4-6.
被引量:9
10
王金龙,李星华,陈宛妹.
大豆脂肪氧化酶与籽粒营养品质关系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00,15(3):36-38.
被引量:9
1
方华春,庞式.
不同干燥温度对烘青绿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初探[J]
.广东茶叶,1996(2):17-18.
被引量:4
2
ku田腾弘,汪缅华.
关于制茶过程中微波加热的利用[J]
.广西商业经济,1990(1):26-27.
3
铁观音的制茶过程[J]
.中外食品,2002(4):55-55.
4
张仁堂,程明华,王晓旭,左晓菲,狄欣.
蛹虫草功效成分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6):43-46.
被引量:3
5
王竹天,杨大进.
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测定方法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0,12(6):13-17.
被引量:9
6
夸田胜弘.
关于制茶过程中微波加热的利用[J]
.茶机设计与研究,1990(1):26-27.
7
巩志.
名闻海外的珍稀白茶[J]
.福建茶叶,2007,30(1):47-47.
8
杨修斌,卢影,郑建仙.
复合护色保鲜液抑制鲜切梨褐变的效果[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36(11):156-160.
被引量:24
9
刘柳,孔保华,刘骞.
香辛料提取物在培养基及冷却猪肉中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J]
.食品工业科技,2008(9):87-90.
被引量:8
10
李维青.
漫谈白酒的香型[J]
.中国酒,2007(7):84-86.
被引量:3
茶叶科学技术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