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影响大学生交往归因的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归因的因素,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并给出了一些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归因的对策,以期指导大学生对自己的交往行为进行合理恰当的人际归因。
作者
韦耀阳
机构地区
湖北师范学院
出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01-102,共2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基金
湖北师范学院科研立项重点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2005A20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交往
归因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8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5
1
汪汉荣,龙健飞,王绪朗.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J]
.经济师,2005(2):98-98.
被引量:21
2
刘欣.
大学生社交失败归因与心理健康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169-170.
被引量:15
3
赵亮培,鹿元香.
归因理论与学生自信心培养[J]
.职业教育研究,2004(3):7-7.
被引量:7
4
董圣鸿,张璟,熊红星.
大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成败归因的特点研究[J]
.心理科学,2002,25(3):375-376.
被引量:46
5
答会明.
大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与学业、人际成败归因特点的关系研究[J]
.兰州学刊,2000(6):63-64.
被引量:30
二级参考文献
9
1
董圣鸿,张璟,熊红星.
大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成败归因的特点研究[J]
.心理科学,2002,25(3):375-376.
被引量:46
2
潘佳雁.将归因理论应用于同伴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6):445-448.
3
施承孙,钱铭怡.
易羞耻者的归因方式和应对风格[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4):193-195.
被引量:42
4
魏立莹,赵介城,巫善勤.
抑郁与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4):213-215.
被引量:55
5
李旭,钱铭怡.
青少年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2):83-85.
被引量:56
6
李占江,邱炳武,王极盛.
青少年归因风格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1):6-8.
被引量:67
7
韩燚,韩向明.
62名离退休教职员心理健康与归因倾向的探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2):107-107.
被引量:4
8
魏茂恒.
大学生人际交往探析[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6):35-37.
被引量:7
9
于东峰.
大学生人际沟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4):49-50.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98
1
罗钟桓,关铁峰,王丽敏,王秀丽.
某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与自尊、应对、归因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364-366.
被引量:12
2
于淑丹,应贤慧,戴春林.
学业中等生学业成就归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671-674.
被引量:2
3
陈立栋.
高校辅导员如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进行干预[J]
.科技资讯,2008,6(3).
被引量:1
4
倪嘉波.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08(2):126-127.
被引量:28
5
张欣.
试析我国关于自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84-85.
被引量:5
6
付梅,葛明贵,桑青松.
自我效能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1):147-149.
被引量:8
7
高承海.
大学生人际归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社会工作,2010(8):13-15.
被引量:1
8
张海瑞.
谈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境与出路[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5):53-54.
9
刘红云,孟庆茂,张雷.
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态度及其与学业效能间关系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2):62-67.
被引量:39
10
张彩虹,曹和安.
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研究进展[J]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3):237-238.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18
1
王燕,马宁.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5):505-507.
被引量:8
2
王纯,张宁.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53-54.
被引量:18
3
贺小华,张建育.
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71-72.
被引量:13
4
裴国洪,刘爱书,张若萍.
大学生安全感与自信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0):896-897.
被引量:23
5
Maslow AH. The Dynamics of Psychological Security-Insecurity[J].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 1992, 10:331.
6
Metalsky G I,Abramson L Y.Attributional styles:Toward a framework for conceptualization and assessment [J].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1981,13-58.
7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2.
8
白丽华.
人际信任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8(2):91-93.
被引量:9
9
陈柳钦.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源远流长[J]
.学习论坛,2008,24(4):61-65.
被引量:3
10
孔繁昌,周宗奎.
青少年归因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2):1371-137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3
1
韦耀阳.
大学生心理安全感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5,37(1):62-65.
被引量:7
2
史冬辉.
学工视阈下“和谐校园”建设中学生党员的作用机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08-109.
3
石香云,郝会欣.
医学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及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8(51):71-73.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刘少锋.
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对策[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4):16-18.
被引量:2
2
刘少锋,梁永锋.
大学生心理安全感与生活满意度相关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20-122.
被引量:4
3
李佳洁.
安全感心理机制述评[J]
.教育观察,2017,6(24):14-15.
被引量:6
4
丁和平,邓琪,郭玉侠.
领导权变理论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以宿州学院班级管理工作为例[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26(2):46-48.
被引量:4
5
王艳,韦耀阳.
安全动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和启示[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3):129-132.
6
韦耀阳,王艳.
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安全感的关系:自我和谐的中介作用[J]
.精神医学杂志,2023,36(3):251-254.
被引量:1
7
张慧超.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关系路径研究--以内蒙古高校为例[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4,46(2):48-53.
1
姚天保.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归因分析[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0(2):72-75.
被引量:4
2
胡晨霞.
高一学生数学焦虑相关因素的调查[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S1):3-5.
被引量:1
3
丁维.
人际归因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相关研究[J]
.才智,2012,0(28):264-266.
被引量:1
4
杨月伟,石凤伟,张立军.
农业专业研究生人际交往归因的现状调查研究[J]
.学理论,2012(29):69-70.
5
刘晓宇.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交往归因与疏导机制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04(18):59-61.
被引量:2
6
张灯,邹琍琪,陈君楣,雷云.
境内外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和人际归因的比较研究[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26-128.
被引量:1
7
王俊红.
大学生人际交往成败归因模型初探[J]
.社会心理科学,2011,26(7):40-44.
被引量:3
8
陆明.
大学生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J]
.中国培训,2016(2):51-54.
被引量:1
9
孙晓军,牛更枫,周宗奎,魏华,刘勤学.
大学生的人际归因倾向、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关系研究[J]
.心理科学,2014,37(6):1397-1403.
被引量:24
10
高承海.
大学生人际归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社会工作,2010(8):13-15.
被引量:1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