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0,共6页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76
-
1何轩.儒家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现代检验——关于中庸理性与儒商精神的探索性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3):11-17. 被引量:9
-
2梁捷.“生财有大道”——陈焕章的《孔门理财学》 民国经济思想丛谈之一[J].博览群书,2007(4):18-22. 被引量:4
-
3林本椿.文化全球化和对外翻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3-86. 被引量:19
-
4叶坦.“中国经济学”寻根[J].中国社会科学,1998(4):59-71. 被引量:59
-
5袁晓婷,陈春花.文化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4(S1):98-102. 被引量:24
-
6林毅夫,胡书东.中国经济学百年回顾[J].经济学(季刊),2001(1):3-18. 被引量:44
-
7张新华.信息时代国际政治的演变趋势[J].国际观察,1998(3):24-28. 被引量:14
-
8万斌.历史·历史事实·历史学[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2(1):27-34. 被引量:7
-
9林娟娟.模仿与再创──日本文化的“双重特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6(3):61-66. 被引量:6
-
10金观涛,樊洪业,刘青峰.历史上的科学技术结构——试论十七世纪之后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2,4(5):7-23.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17
-
1袁建辉.李约瑟问题、文化基因与中国新型制造业[J].阅江学刊,2010,2(2):31-38.
-
2刘志友.论主导文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6):107-113. 被引量:4
-
3左伟.民族经济视域下的影视旅游开发——以贵州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1,31(2):74-79. 被引量:5
-
4何一鸣.文化资本、体制转轨与经济增长——兼及文化产业发展路径[J].产经评论,2012,3(2):23-30. 被引量:6
-
5罗本琦,方国根.“天人之辨”视域下的儒家生态伦理价值[J].哲学动态,2013(4):17-23. 被引量:1
-
6于翠兰.石锁运动构建和谐社区体育实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6):10-13. 被引量:5
-
7付金存.文化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基于VIP框架的中国考察[J].社会科学研究,2014(5):74-78. 被引量:3
-
8张鸿雁.“文化治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建构全面深化改革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为”[J].社会科学,2015(3):3-10. 被引量:59
-
9王寅桥.文化双元性情景下的中国公司治理转型研究[J].中国物价,2016(4):66-68.
-
10姚中秋.儒家经济学之百年探索与展望[J].天府新论,2016(3):38-4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84
-
1文声芳.“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英语翻译课程建设[J].现代英语,2020(4):49-51. 被引量:1
-
2王勇,徐扬帆,吴紫薇.新结构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综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48-56. 被引量:4
-
3陈骏,周陈全.国家审计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J].会计论坛,2020,19(1). 被引量:9
-
4司光冉.乡村文化治理的实践与反思——以惠州市妈庙村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2020,40(2):21-25. 被引量:3
-
5唐大鹏,李渊,郑好,王伯伦.政府科技支出、财政政策工具与企业风险承担——基于公共风险视角的分析[J].财政研究,2021,37(5):55-69. 被引量:17
-
6孙红旭,周圆.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文化产业研究,2020(1):147-164.
-
7杨再锡,肖文新,陈兴黔.武陵山区低产茶园技术改造及经济效益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0,28(2):35-37. 被引量:1
-
8严卿方,姜葵.贵州少数民族动画的发展及网络传播[J].贵州民族研究,2012,32(6):87-90. 被引量:4
-
9温健琳,卢德生.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学之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4):166-171.
-
10陈德宁,陈军才,何一鸣.CEPA下香港与内地经济耦合度与效应分析[J].学术研究,2014(1):85-92. 被引量:5
-
1林毅夫.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的复兴[J].新华文摘,2009(17):114-117.
-
2林毅夫.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经济学的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2(6):18-25. 被引量:5
-
3林毅夫.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的复兴[J].精神文明导刊,2010(3):23-26.
-
4林毅夫.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J].现代人才,2011,0(6):12-17.
-
5林毅夫.21世纪全球多极增长格局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9(1):21-28. 被引量:11
-
6黄列立.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7):35-35.
-
7赵永伦.十九世纪英俄在波斯的角逐[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3):87-90.
-
8曾艳兵.作为“他者”的西方文化[J].世界文化,2007(12):4-5.
-
9杨前.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近代思想[J].科学咨询,2009(11):24-24.
-
10宋伯廉.博物馆建筑二题——提两个供博物馆建设者选择的观点[J].东南文化,1988(6):165-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