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视"性"为与生俱来之属性或顺"性"而动之无意识活动方面,荀子吸收了庄子的思想。庄子笔下,"伪"多为虚伪、诈伪之义,代表负面伦理价值,仅有两处表人为的意思,不具任何伦理色彩。受庄子的启发,荀子用"伪"表示人为,但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庄子极力赞赏合"性"之举,认为"伪"相对"性"而言,已为失,因此"失性"的"伪"行理应受到批判;而荀子则认为,"性"具有趋恶的倾向,是不可靠的,人类必须以"伪"化"性"。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58,共8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