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姜文电影《鬼子来了》的文化解析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于抗日战争历史中,有关日本文化的认识及解读,中国的影视作品往往疏于浅显的认识和表现。姜文的《鬼子来了》将眼光置于日本文化和中日文化碰撞中的误读。在他看来,日本人的温文尔雅与凶残暴虐一脉相承,这都与其民族性格息息相关。而中国人对日本人的困惑和遭遇的悲剧,源于对日本文化肤浅地认识,用自己的传统看待日本文化,从而产生了文化的误读。
作者
程箐
龙君
机构地区
赣南师范学院
出处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3期23-24,共2页
Movie Review
关键词
《鬼子来了》
日本文化
文化误读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G127.58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2
1
川口敦司.
日本文化多种模式的合一——读《菊与刀》[J]
.开放时代,2000(11):121-123.
被引量:9
2
乐黛云.
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J]
.中国文化研究,1994(2):17-19.
被引量:76
二级参考文献
4
1
.《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吕万和等人译本.商务印书馆,1992年..
2
长谷川松治译.《定译 菊と刀—日本文化の型》.社会思想社,1969年..
3
吕万和等译.《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35页,第154页.
4
利奇.《文化与交流》,郭凡等译,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81页.
共引文献
82
1
杜丽霞,杜玲,李超.
男性气质理论视角下《典型的美国佬》与《爱妻》男主人公研究[J]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2019(1):48-54.
2
鲁俊.
从古诗研习到古诗研讨的进阶策略探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40(1):158-165.
3
孙立成.
日汉文学翻译中文化专有项译法译效刍议——以《伊豆舞女》译本为例[J]
.汉字文化,2022(6):143-147.
4
赵世城.
从《菊与刀》看日本动漫中的民族文化模式[J]
.动漫研究,2023(1):73-77.
被引量:1
5
张小琴.
从解构主义角度重新认识翻译中文化误读现象的合理性[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2):126-127.
被引量:2
6
黎跃进.
外国文学研究的创新:对象、角度与误读还原[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3):61-64.
被引量:1
7
肖贤彬.
汉语的“专化意义”与文化误读[J]
.粤海风,2008(1):9-11.
被引量:2
8
肖薇,何非.
评谭恩美新作《沉没之鱼》——兼论当代美国华裔作家的全球化情结[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24-25.
被引量:2
9
陈才忆.
福克纳的森林情结[J]
.宜宾学院学报,1999(1):35-38.
10
陈义海.
从佛教与中国文化关系谈跨文化传通[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9(4):76-8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
1
陈垦.
第五代:穿透中国银幕的幽灵[J]
.电影艺术,1988(3):17-23.
被引量:3
2
黄礼福.
《鬼子来了》叙事学角度分析[J]
.电影评介,2014(3):25-27.
被引量:2
3
程青松;黄鸥.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先锋电影人档案一一生于1961-1970[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
4
韩琛.
民族寓言的前世今生——《鬼子来了》与抗战电影的历史演变[J]
.艺术百家,2008,24(1):162-165.
被引量:13
5
李跃庭.
生存意识与历史记忆——从小说《生存》到电影《鬼子来了》[J]
.日本学论坛,2008(1):57-62.
被引量:6
6
胡建红.
姜文作品《鬼子来了》叙事特征之探微[J]
.电影评介,2011(10):40-41.
被引量:4
7
游晓光,黄瑞璐.
新中国抗战电影述论(1949—1978)[J]
.当代电影,2015(9):107-111.
被引量:2
8
史博公,杜东凯.
新时期以来抗战电影述论(1979—2015)[J]
.当代电影,2015(9):111-115.
被引量:7
9
刘星.
现实主义影片的电影语言力量——以《四月三周两天》为例[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4):88-91.
被引量:2
10
程耳,谢晓晶.
和银幕之间的一种“凝望” 《罗曼蒂克消亡史》导演创作交流[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2):33-36.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5
1
胡建红.
姜文作品《鬼子来了》叙事特征之探微[J]
.电影评介,2011(10):40-41.
被引量:4
2
孙婕.
小议文学到电影的改编——以《鬼子来了》为例[J]
.文学教育(中),2013(9):104-104.
3
黄娟.
中国抗战电影的新世纪演进[J]
.当代电影,2018(7):135-140.
4
苑霄.
复述电影《鬼子来了》中的现实主义观[J]
.戏剧之家,2018(19):114-114.
5
贾婉婧,佟霏.
分析影片《四月三周两天》拍摄技巧及角色塑造[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16):158-159.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孙洪斌.
从《生存》到《鬼子来了》的影像建构[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6):163-166.
2
孙婕.
小议文学到电影的改编——以《鬼子来了》为例[J]
.文学教育(中),2013(9):104-104.
3
杜雨珊.
人性方圆:从美学视域浅析影片《鬼子来了》[J]
.戏剧之家,2018(24):112-112.
4
邹薇.
电影《鬼子来了》中的镜头特征分析[J]
.西部皮革,2020,42(10):130-130.
1
陈宇虹.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西视觉文化误读[J]
.艺术生活,2007(1):16-20.
2
卡帕.
电影与文化误读——那些骗我们的电影[J]
.电影世界,2007,0(Z1):37-39.
3
詹姆斯·卡梅隆:电影之王[J]
.金色年华,2012(5):20-23.
4
李悦.
现代广告设计中传统竹文化的审美特质探析[J]
.艺术科技,2015,28(9).
5
成都画派中国画展作品[J]
.美术,1994(10):78-79.
6
尹晶(选),汤宝莉(译).
克雷格·戴维温文尔雅的英国R&B小天王[J]
.英语学习(阳光英语),2009(6):44-48.
7
罗石涌.
油画民族化与油画民族性——从文化误读的角度来谈[J]
.艺海,2010(3):59-60.
被引量:1
8
秦旋.
乐与诗的疏离——论齐尔品为中国诗词《将进酒》配曲的文化误读[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2):32-43.
被引量:4
9
肖兴敏.
“龙”的文化差异(英文)[J]
.文学界(理论版),2010(12):154-155.
被引量:1
10
邵艺楠.
从Mulan中女性形象的文化误读看美国的文化霸权[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0(31):109-109.
电影评介
2009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