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主体的内在本质与“对象性存在”的悬搁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胡塞尔试图通过"对象性存在"的悬搁达到对象内在性本质的澄明,认为任何"对象"都无非是主体的内在本质的"意向",并且这种悬搁只有主体才能把握。主体的这种对"对象性存在"的悬搁,其目的是确认内在本质的保持。所以,我们说胡塞尔所进行的全部还原,实际上正是内在"本质"的保持,而不是对这种意指"对象"的悬搁,所悬搁的只是外在的"对象性存在"。
作者 周书俊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4,共6页 DongYue Tribu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德]胡塞尔.《第一哲学》(上卷),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8页,第40页,第44页,第67页,第246-247页,第250页,第84页,第95页,第113页,第169-170页,第181-182页,第192页,第213页,第220页,第224-225页,第234页,第302页,第318页,第319页,第344页.
  • 2[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第1卷),陆衡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3页.
  • 3[德]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92页.
  • 4[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4页.

共引文献25

同被引文献11

  • 1[加]查尔斯·泰勒.《黑格尔》,P74张国清,朱进东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6月.
  • 2[美]罗伯特·皮平:《黑格尔的观念论》,陈虎平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第11页,第11页,第11—12页,第16页,第24页,第25页,第26页,第27页,第39页,第39页,第41页,第43页,第43页,第43—44页,第44页,第45页,第46页,第46页,第47页,第48页,第50页,第51页,第51—52页.
  • 3[德]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18页.
  • 4[美]马尔库塞:《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页.
  • 5[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16、122、123、123、137页.
  • 6[德]康德 蓝公武 译.《纯粹理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2页.
  •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 8康德著,蓝公武译.《纯粹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97,第338页.
  • 9周书俊.马克思对黑格尔二元论的克服与新世界观的创立[J].哲学研究,2009(2):18-24. 被引量:2
  • 10鲁品越.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架构[J].学术界,2012(1):45-5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