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4-66,共3页
Journal of Guiy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参考文献20
1 沈自尹.21世纪——中西医结合走向后基因组时代[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1):808-810. 被引量:28
2 沈自尹.再从证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的互补性[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3):180-182. 被引量:44
3 钟历勇,沈自尹,蔡定芳,郑仲承,陈晓红.补肾健脾活血三类复方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及CRF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39-41. 被引量:131
4 詹秀琴.补肾方药对老年大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作用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3):152-153. 被引量:13
5 Muller M,HOlsboer F,Keck M.Genetic modification of corticosteroid receptor sigaling:Novel insights into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human affective disorders.Neurpeptides 2002;36:117.
6 张家庆等.阳虚动物模型肝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改变及助阳药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2):107-107.
7 凌昌全,李敏,朱德增,陈喆,俞超芹,黄雪强,潭金兴,卢军华,徐仁宝,赵伟康.糖皮质激素受体与阴阳虚证关系的初步探讨[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1):34-35. 被引量:9
8 张玲娟,沈自尹,王文健,张新民,陈素珍,陈伟华.补肾益气法对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老年性改变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0):583-585. 被引量:6
9 宋春风,尹桂山,吕佩源.肾阳虚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7):76-79. 被引量:14
10 李广曦.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其相关指标回顾[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4):46-54. 被引量:34
二级参考文献108
1 陈小野,李景仁,张盛忠.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反重演律假说[J] .医学与哲学(A),1992,26(9):1-3. 被引量:6
2 陈奇.阴虚、阳虚动物模型和中药作用与评价[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5):47-48. 被引量:10
3 孙卫,王杨慧,李连达.阳威药酒的主要药效学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1,2(2):11-15. 被引量:6
4 郑小伟,李巍.阳虚血瘀证凝血机制异常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 .吉林中医药,1993,13(3):39-40. 被引量:8
5 高博,尹桂山.补肾药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组织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30-33. 被引量:28
6 施建蓉,张美莉.右归丸对可的松模型豚鼠的影响: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初探[J] .浙江中医杂志,1993,28(7):328-330. 被引量:2
7 秦路平,吴焕,周庆辉,张家庆,苏中武,李承祜.蛇床子总香豆精与挥发油和水提物对肾阳虚大鼠血浆前列腺素和环核苷酸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2):100-101. 被引量:13
8 延自强.对锁阳小鼠与氢可小鼠摸拟肾阳虚病理模型的评价[J] .北京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94,11(3):53-56. 被引量:15
9 黄真,毛庆秋.雷公藤多甙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预防[J] .药品评价,2005,2(2):125-128. 被引量:43
10 蔡定芳,沈自尹,张玲娟,王文健.右归饮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抑制模型的影响[J]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4,10(4):236-239. 被引量:82
共引文献401
1 伍超,韦佳慧,陈涵,阮陶仁,李卓恒,张继芬,徐晓玉.补肾益精中药治疗肾精亏虚证相关疾病的生物学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预测与验证[J] .药学学报,2020,55(3):463-472. 被引量:20
2 贾纪元,姜大成,张震,孙云龙.哈蟆油抗衰老活力生物效价检测方法的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4,26(4):1008-1016.
3 胡若璐(综述),王小颖(综述),张彤(审校),赵文军(审校).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从脏腑辨证角度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制[J] .中华男科学杂志,2024,30(3):261-265.
4 周玉新,于绪平,陈玮,彭超.索氏法提取韭菜籽油的工艺研究[J] .四川化工,2007,10(6):1-4. 被引量:8
5 范刚启,何崇,王茵萍,王辉,宋为民.分子生物学在针灸学研究中的应用展望[J]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2,24(4):245-246.
6 王伊光.To Explore the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Types and Integrative Therapy from Clinical Relative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09,15(3):166-167. 被引量:2
7 吴力萍,龚晓强,陶连方.中西医结合抗衰老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3):80-81. 被引量:1
8 张欣.丹参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6例[J] .陕西中医,2004,25(7):582-583. 被引量:4
9 杨丹丹,詹瑧.温肾补阳药物调节免疫的分子机制与基因调控研究进展[J] .江苏中医药,2004,25(7):59-61. 被引量:5
10 高唱,王景周.皮质酮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7):1521-152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97
1 刘宏,仲丽丽,张雨薇,杨婧,于颖,代巧妹.基于左归丸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肾通于脑理论生物学实质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20,31(10):2316-2321. 被引量:3
2 陈奕权.大剂量醋酸可的松对大白鼠甲状腺的影响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J] .解剖学报,1964(1):64-75. 被引量:3
3 郭丽宏,俞光岩,施文元.唾液检测的研究进展[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9,23(1):1-3. 被引量:9
4 朱久堂,朱子艳,郭璇,郑艳伟.胃肾阴虚患者唾液情况与临床意义[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6):99-100. 被引量:3
5 张琰,邓树泳,马娜,邢德刚.肾阳虚动物模型的现代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838-841. 被引量:15
6 姚建平,金国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老龄化变化及调控[J]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4,25(4):160-166. 被引量:5
7 孙理军,张登本,李怀东,张琪,于远望,陈震霖.大鼠肾虚模型的唾液免疫学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31-1632. 被引量:15
8 蔡定芳,沈自尹,张玲娟,王文健.右归饮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抑制模型的影响[J]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4,10(4):236-239. 被引量:82
9 蔡定芳,沈自尹,张玲娟,陈晓红,堀口贞次郎,小岛晓,井上昌辉.右归饮对皮质酮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含量以及体重饮食摄水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2):728-731. 被引量:23
10 陈凯,姜春燕.中药减轻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0):636-636. 被引量:48
引证文献6
1 贾秀琴,吴正治,曹美群,杨敏.肾虚证唾液微观辨证研究与思考[J] .中医研究,2010,23(8):1-3. 被引量:7
2 李崭,刘仁慧,康学,王秀娟.肾虚衰老模型的建立及其与D-半乳糖衰老模型的比较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6):2435-2438. 被引量:10
3 李崭,刘仁慧,康学,王秀娟.择时合用滋阴、益阳方对肾虚衰老模型HPAT轴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4):256-259. 被引量:6
4 戴冰,张嘉妮,杨梦琳,李玉星,肖子曾,杨磊,韦强.氢化可的松致肾虚证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指标的评价[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7,25(1):70-73. 被引量:52
5 郑清阁,赵竞业,杨菁华,张晓晨,容蓉,杨勇.肾阴虚至肾阳虚状态变化的实验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5):666-671. 被引量:9
6 曹利华,王笑雨,王真真,贺红娟,康乐,白明,李秀敏,苗明三.从补肾阳中药防治抑郁症机制探析“肾通于脑”理论实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12):6889-689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92
1 梁能.选择“能赢”的制度安排[J] .中国经济信息,2000(11):36-37.
2 李崭,刘仁慧,康学,王秀娟.择时合用滋阴、益阳方对肾虚衰老模型HPAT轴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4):256-259. 被引量:6
3 郭煜晖,周安方,陈涛,胡卫,梅志刚.肾脾阳虚大鼠模型及桂附理中丸对大鼠海马衰老变化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4):182-185. 被引量:2
4 李翠娟,孙理军,巩振东,刘子瑄.“肾在液为唾”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现代中医药,2014,34(2):87-89. 被引量:2
5 李翠娟,孙理军,巩振东.代谢组学与“肾在液为唾”理论的研究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9):2854-2856. 被引量:6
6 裴雅松,唐汉庆,郑豪芬,苏永华,李晓华.附子注射液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J] .医药导报,2015,34(2):185-189. 被引量:6
7 王丹,赵浩,薛鸾,刘霁.补肾药与祛风药配伍控制狼疮小鼠狼疮肾炎进展的实验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15,32(2):98-101. 被引量:3
8 裴河欢,唐汉庆,李晓华,李克明,朱晓莹.附子注射液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3):278-281.
9 李耿,张喆,尹西拳,孔秀娟,许仕杰,吴伊娜,林吉.地黄丸类方对肾阳虚大鼠HPA轴的影响[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5,26(3):320-324. 被引量:27
10 李翠娟,刘子瑄.“正常体质-肾虚体质-肾虚证候”大鼠腮腺病理组织学及唾液BUN、UA、CREA变化研究[J] .现代中医药,2015,35(6):108-110. 被引量:1
1 杨俊姝,郝建新.性激素与肾虚证“实质”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10(3):60-62. 被引量:8
2 姜传田.浅谈麻杏石甘汤临床应用经验[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7):146-146.
3 全国中医“脑心同治”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J]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2).
4 全国中医“脑心同治”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J]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3).
5 安保信.足部按摩治疗肿瘤理论与临床应用[J]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1(1):120-120.
6 安登魁,房杏春.现代分析和计算机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 .西北药学杂志,1992,7(2):36-41.
7 全国中医“脑心同治”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召开[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1):1005-1005.
8 全国中医“脑心同治”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7):576-576.
9 全国中医“脑心同治”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6):465-465.
10 全国中医“脑心同治”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9):818-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