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当教育遭遇广告——论广告的负面道德影响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广告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论是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载体还是作为一种文化样态,都在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选择。广告猛攻潜意识,通过形象塑造和填塞"空缺",产生误导价值观念、消解社会信度、扩张性别鸿沟及伤害儿童身心的负面道德影响。教育应从具有广告意识及培养具有道德决断能力的主体两方面来抵抗广告对学生道德观念的腐蚀。
作者 张巧灵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5-18,共4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丹尼尔·贝尔.资本主文化矛盾[M].赵一凡,译.三联书店,1989:115,116,116.
  • 2张殿元.广告活动负面影响的道德批判[J].当代传播,2002(1):56-60. 被引量:6
  • 3马歇尔·麦克卢汉.人的延伸--媒介通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 4马歇尔·麦克卢汉.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M].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44.
  • 5阿基内·博尼托·奥利瓦.艺术的基本方位.世界美术,1994,(4).
  • 6齐格蒙特·鲍曼.被围困的社会[M].郇建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44.
  • 7傅守祥.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广告女性形象探析[J].思想战线,2003,29(5):54-58. 被引量:29
  • 8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3.

二级参考文献16

  • 1陶东风.幸福生活的谎言与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代广告,2001,(4):14-14.
  • 2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 3卜卫 荒林 王红旗.解读<女友>杂志的性别论述[A].荒林、王红旗.中国女性文化No.1[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 4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陈亮等译:《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144页.
  • 5林丹娅.女性视点:广告与魔镜[A].中国女性文化(No.1)[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 6雷启立.我们在广告时代的生活[A].在新的意识形态的笼罩下--90年代的文化和文本分析[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 7[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伍晓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 8[英]约翰·伯杰.视觉艺术鉴赏[M].戴行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 9[美]理查德·奥曼.广告中的双重言说和意识形态:教师手记[A].文化研究读本[C].王广州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 10陶东风.口香糖与爱情:欲望的虚幻满足[N].中华读书报,2001-07-04(3).

共引文献3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