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欲望的身体与分裂的自我——以郭沫若小说为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镜像理论切入认同危机的问题语境,考察其小说中的自我认同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郭沫若小说文本细读,展示隐藏在欲望的身体中的身份焦虑,考量文本中的主体建构与文本外历史文化语境的深层关联。
作者
魏红珊
机构地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09年第2期45-49,共5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关键词
身体
身份
焦虑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99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赵旭东.
文化认同的危机与身份界定的政治学——乡村文化复兴的二律背反[J]
.社会科学,2007(1):54-62.
被引量:63
2
陶家俊.
身份认同导论[J]
.外国文学,2004(2):37-44.
被引量:496
3
钱超英.
身份概念与身份意识[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7(2):89-94.
被引量:150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杨念群.
“兰安生模式”与民国初年北京生死控制空间的转换[J]
.社会学研究,1999(4):100-115.
被引量:29
2
王宁.
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问题[J]
.外国文学,1999(4):48-51.
被引量:51
3
河清.
文化个性与“文化认同”[J]
.读书,1999,0(9):100-105.
被引量:13
4
赵旭东.
论民俗的易感染性[J]
.民俗研究,2005(2):5-28.
被引量:21
5
赵旭东.
拆北京:记忆与遗忘[J]
.社会科学,2006(1):115-125.
被引量:14
6
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5..
7
约翰·麦克里兰 彭淮栋译.《西方政治思想史》[M].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573-574页.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31-832.
9
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5页.
10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M].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页.
共引文献
699
1
王玉清.
拉康镜像理论视域下《我带你去那儿》中主人公成长的三个阶段[J]
.中国文艺家,2019,0(12):73-73.
2
匡卉,郑欣.
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非遗战略及其传播现象[J]
.中国农村观察,2021(1):40-50.
被引量:12
3
钟璇.
巴蜀方言文学外译与地域文化身份的构建——以《死水微澜》英译本为例[J]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2,22(1):231-239.
4
田文兵.
作为方法的族裔身份——评魏巍《沈从文与老舍比较研究:以民族文学为视角》[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2):432-441.
5
曾仙乐.
“后阳台”:张爱玲小说的底层女性生存空间解读[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4):24-34.
6
张巧霖.
人格测试建构使用者身份认同研究——基于MBTI测试深度使用者的扎根探索[J]
.数字出版研究,2023,2(S02):142-149.
7
王飞.
乡村学校文化传承功能之省思[J]
.当代教师教育,2021(1):30-35.
8
谢钰涵,王欢.
聋人身份认同:形成机制及提升策略[J]
.社区心理学研究,2024(1):124-143.
9
阙明坤,许佳宾,李维.
身体离场与身份迷失:乡村振兴中青年人才身份重构及嵌入路径[J]
.社会科学家,2023(4):155-160.
被引量:6
10
张燕,吴晓梅.
犹太文化困境及其空间隐喻——解读索尔·贝娄《只争朝夕》中的文化身份书写[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23(1):93-97.
同被引文献
20
1
林幸谦.
女性焦虑与丑怪身体: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亚文化群体[J]
.社会科学战线,1998(2):78-91.
被引量:16
2
林幸谦.
张爱玲:压抑处境与歇斯底里话语的文本[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1):90-103.
被引量:9
3
陈彦.
从“反抗的身体”到“享乐的身体”——百年中国文学的“身体话语”实践[J]
.中国文学研究,2005(3):71-74.
被引量:4
4
戚学英.
革命理性话语中的女性身体——蒋光慈、丁玲、茅盾小说解读[J]
.中国文学研究,2005(4):75-79.
被引量:10
5
吴晓东.
中国现代审美主体的创生——郁达夫小说再解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3):3-34.
被引量:53
6
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M].毛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10.
7
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M].尹慧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61.
8
杨阳,王泽龙.评李蓉《中国现代文学的身体阐释》[N].光明日报,2010-03-14.
9
管兴平.
从新感觉派到“身体写作”:西方经验的渗透及回应[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72-77.
被引量:1
10
刘传霞.
论现代文学叙述中妓女形象谱系与话语模式[J]
.妇女研究论丛,2008(1):47-54.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
1
刘伟,李烨.
身体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述(1996-2014)[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4):81-8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春娴.
外国文学视域下国内身体研究述评[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3,30(2):54-62.
1
许爱春.
郭沫若小说简论[J]
.九江师专学报,1996,15(4):65-69.
被引量:1
2
刘家男.
郭沫若小说里的“梦”及其现代性[J]
.北方文学(中),2015,0(1):23-23.
3
余荣宝,魏红.
论郭沫若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之功[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117-119.
4
傅安辉.
试论郭沫若小说里的三种主人公[J]
.凯里学院学报,1995,19(1):33-37.
被引量:1
5
余荣宝,魏红.
郭沫若小说思想内涵探源[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7):37-39.
6
刘中顼.
论郭沫若对古典小说的继承与发展[J]
.郭沫若学刊,2003(4):70-77.
7
李兴阳.
在“我”与“他人”之间——郭沫若前期小说中的自我形象论析[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21(6):33-36.
8
韩颖琦.
残春时节里一个残缺的春梦——再解读郭沫若小说《残春》[J]
.阅读与写作,2009(12):8-9.
9
傅安辉.
试论郭沫若小说里的三种主人公[J]
.郭沫若学刊,1998(3):47-51.
10
赖丽丽.
论郭沫若小说中疾病的隐喻[J]
.郭沫若学刊,2017(1):44-46.
郭沫若学刊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