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新词语创造中的类推机制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语言学上的类推是指在语言的某种其它规则模式的影响下,语法和词汇形式产生变化的过程或结果。本文拟对类推在创造新词语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描写,探讨类推对新词语构造特征的影响,以及类推机制发生作用的制约因素。
作者
张焱
机构地区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语言教研室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8期17-18,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类推
新词语
词群
词缀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6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1
欧阳骏鹏.
新词语中的词群现象[J]
.语文建设,1998,0(9):43-44.
被引量:14
2
沈孟璎.
试论新词缀化的汉民族性[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35-41.
被引量:76
3
岳长顺.
论类推创造新词[J]
.世界汉语教学,1993,7(2):116-119.
被引量:10
4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deSaussure)著,张绍杰导读.普通语言学教程[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共引文献
96
1
宋作艳.
从百度指数看新词语的热度变化[J]
.语言学论丛,2019(1):226-240.
2
陈鑫.
新兴指人类词缀语法化中的主观化[J]
.新课程导学,2020(25):25-27.
被引量:1
3
李加.
创造性类推构词的类型及其认知机制[J]
.南开语言学刊,2019(1):78-86.
被引量:1
4
彭琳.
新兴亲属称谓语的认知阐释[J]
.华中学术,2020(1):201-206.
被引量:1
5
程爱侠,路宝君.
“+”词族的语义解读及其语用价值[J]
.传媒与教育,2018(1H):118-122.
6
刘桂兰,李红梅.
从模因论角度看“xx门”现象[J]
.外语学刊,2009(2):70-73.
被引量:78
7
郭立萍.
外来单音类词缀特点分析[J]
.文教资料,2008(27):49-51.
被引量:1
8
王苹.
当代新词语构成方式新探[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5(3):27-30.
被引量:7
9
刘蒙蒙.
外源类词缀“门”的类词缀化分析[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5).
10
宋晖.
“吧”的语义特征——兼谈现代汉语构词成分及其确立标准[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2,18(2):29-3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3
1
孙艳.
试论类推机制在汉语新词语构造中的作用[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5(2):89-93.
被引量:28
2
周绍珩.
马丁内的语言功能观和语言经济原则[J]
.当代语言学,1980(4):4-12.
被引量:87
3
桂诗春.
从“这个地方很郊区”谈起[J]
.语言文字应用,1995(3):24-28.
被引量:101
4
沈孟璎.
试论新词缀化的汉民族性[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35-41.
被引量:76
5
元鸿仁.
论汉语“繁化”之成因[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13(4):62-67.
被引量:1
6
施春宏.
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J]
.中国语文,2001(3):212-224.
被引量:232
7
肖贤彬.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素法”的几个问题[J]
.汉语学习,2002(6):68-73.
被引量:75
8
郭楚江,周健.
类推造词法对词义的影响[J]
.广西社会科学,2005(6):167-168.
被引量:3
9
盛银花,陈琼辉.
新词语产生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原因[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64-67.
被引量:4
10
蒋钊慧,董为光.
网络语言在高校流行动因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7(3):57-5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6
1
李晓菲.
“被xx”的使用现象分析[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6-17.
2
李晓华.
浅析汉语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6):39-41.
被引量:1
3
周敏.
当代汉语词汇变异的认知语用研究[J]
.学术交流,2013(1):153-157.
被引量:4
4
明蕾.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词汇变异[J]
.安顺学院学报,2014,16(3):24-25.
被引量:4
5
叶文李.
浅论类推机制在新词语产生过程中的体现[J]
.文教资料,2016(5):28-29.
被引量:2
6
牟玉华.
新时期汉语发展的理论自觉[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6,36(5):69-73.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俞淼.
释“坐电梯”[J]
.汉字文化,2020(7):82-83.
2
明蕾.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词汇变异[J]
.安顺学院学报,2014,16(3):24-25.
被引量:4
3
李靖,李娇.
从网络文化视角看网络新词生成机制及文化内涵[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5):143-144.
4
杨彩贤.
语言变异理论在中国的拓展及应用[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22(4):37-40.
被引量:4
5
郭伏良,段又挺.
试论“X不要不要的”结构特点和传播因素[J]
.汉字文化,2016(6):68-70.
被引量:3
6
孙棋.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变异及其产生探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8,0(1):50-52.
被引量:3
7
吴翠霞.
粤西闽语东海岛雷州话词汇变异研究[J]
.北方文学,2019,0(35):247-248.
8
马嘉豪.
新疆高校学生微信昵称虚拟语言表达探析[J]
.传媒论坛,2021,4(6):158-160.
9
李莎莎.
韩语“N1+N2”型新词的多维分析[J]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23(2):36-42.
10
杨亚梅.
当代汉语变异发展分析[J]
.语文建设,2016(10X):3-4.
1
徐韬.
浅谈隐喻的规则模式[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7):42-42.
2
田茂松.
汉字的构造特征及其习得机制与对外汉语教学[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0(5):108-109.
被引量:6
3
张亚非.
认知与自然语言处理[J]
.外语研究,1994(3):11-17.
被引量:2
4
张丽.
“てもらう”的使役性和受身性用法简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1,27(12):42-43.
5
新词语 新内涵[J]
.当代党员,2017,0(6):6-7.
6
成耀帅.
释“艮”及从“艮”得声的字[J]
.青年时代,2016,0(14):26-27.
7
苏新星.
浅谈2008新词语[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8):325-325.
8
何跃.
谈日语复合动词的构造特征——以「动词+动词」型复合动词为主[J]
.理论界,2006(9):253-254.
被引量:1
9
王圣博.
试论“V也/都VP”的构造特征及其“也”、“都”的表达功用[J]
.汉语学习,2008(5):69-77.
被引量:13
10
邓朴方.
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有益探索[J]
.中国残疾人,2003,0(1):28-28.
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