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从1906年Einthoven发表了第一份心房颤动(AF)心电图以来,人类对于房颤的研究历史已逾百年。房颤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总体人群发生率0.4%~1%,大约占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3。其病因非常复杂,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心脏局部的自主神经丛在房颤的发生及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测量心率变异性是评估自主神经张力的无创方法,可以反映自主神经对心率的相对调节情况,但是并不能完全反映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张力水平。早在1909年,Rothberger和Winterberg两位维也纳电生理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刺激迷走神经可将房扑转化为房颤,1972年,El-Shefif通过压迫颈动脉窦诱导出了AF或使心房扑动转为AF,
出处
《中国医刊》
CAS
2009年第9期25-27,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